雨霖铃教案精品

  每位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都需要精心设计教案课件,而在教案课件中,知识点的安排尤为重要。教案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更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那么,为了写好教案课件,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入手呢?让音乐热评网小编带你了解关于“雨霖铃教案”的内容,建议大家珍藏并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老师朋友们!

雨霖铃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1、教材内容:

  《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的一首词,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该词通过描写词人与爱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及想象离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集中反映词人的复杂内心世界,为世人所传诵。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

  2、教学重点及教学策略:

  (2)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对策:这是一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朗读鉴赏课,因此我安排以下四个步骤的学法引导。

  1、指导诵读:

  让学生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深深的离愁别绪。

  2、指导想象:体会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通过引导,让学生根据意象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词中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画面。

  3、引导学生进行名句的鉴赏:主要通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分析鉴赏其中运用到的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课外拓展,通过补充相关意象诗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总结古典诗词中存在的一个规律性的特点:通过固定意象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难点及教学策略:

  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情感。

  ①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词的意境美的感受。

  ②通过逐句点拨赏析使学生对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产生深切的感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但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在初中时已有接触,曾经学习过苏轼和辛弃疾等人的词,初步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虽然对词的基本概念有了朦胧的了解,但毕竟只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感性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柳永这位著名的词作家,早已为同学们所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时学生接触的不多,不知其风格如何,故而有很强的好奇心理。所以本课教授目标主要定位在“感受”二字上,抛开了一些分析诗词的术语,以情来带动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便成为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教学策略。

  五、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讨论—鉴赏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对此,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想象意境法、拓展法等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采取“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反复朗读——探究讨论”的教学策略,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深刻体悟、积极探究的平台。

  整体把握察内容,再现意境体诗情。易词造意赏名句,熟读背诵多识记。

  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是呀,在现实生活中,离别是一种常事,也是文学作品中长盛不衰的主题。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都接触过哪些描写离别的诗?

  生回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孟郊的《游子吟》等,透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看到母亲送别孩子时的泪眼愁眉,朋友送别时的牵挂、不舍和祝福,正像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江淹所说的那样——“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那么,北宋婉约派的著名代表词人柳永又是怎样表现“伤离别”(板书)这一主题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雨霖铃》。(显示课题)

  大屏幕显示“走近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柳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词集《乐章集》。

  1、师:下面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词。(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提问:读完后,你能说说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吗?(学生回答)

  2、叫一生学生读,教师点拨。

  3、多媒体播放《雨霖铃》配乐诵读。

  要求:注意作品的节奏、韵律、读音,并且注意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跟读)

  (1)由意象品味意境。

  生: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板书)

  师:这首词的重点特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相济,(板书)鉴赏时围绕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哪些句子抒写了作者的感情?

  (3)怎样理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开头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哪些内容?

  一生: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

  师: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教师引导:联系《琵琶行》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生: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

  师:这句话渲染了怎样一种气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品意境。

  寒蝉:

  师:是啊,古人在文学作品中写到“蝉”的时候,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的。

  (大屏幕显示)例如:元代的卢挚在《沉醉东风》中说:“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宋代词人晏几道在《采桑子》中说:“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

  师:这些诗句都是借“蝉鸣”来抒发悲苦忧愁的思想感情的。因为蝉的鸣叫,呕哑嘲哳难为听,而秋蝉的鸣叫就更加凄凉,这里再加上一个“寒”字,就愈发使人感到特别的悲苦,因而“寒蝉凄切”四字在词作之首就为全篇奠定了一种令人心碎情感基调。

  一生答:早在秦汉时便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长亭”五里一短亭。词中的长亭(短亭)是古代的人们送别的场所。所以我觉得也是伤感的载体

  师:许多文人学士在写离别时经常要写到长亭。例如: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大屏幕显示)

  一生:因为要离别,所以即使有山珍海味也无没有心思。

  师:请大家通过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亭送别时的情景。(学生思考)

  一生:在那样一种令人销魂蚀骨的环境中,城门外,帐篷宴饯行。正在难舍难分之际,纵然有山珍海味,美馔佳肴,也必然是食之无味;而船家又看不出个眉眼高低,竟然在这样的时刻催促登程!词人不想走不愿走却又不得不走

  分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词人用细节描写推出的特写镜头。

  (学生思考一分钟回答)一生:因为难分难舍,因为不想走,因为我想留,所以在这痛苦万分时候,即使有万语千言,千言万语,也难以一一倾诉,两双无力而有意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只好我望着你,你望着我,泪眼相对,无语凝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啊。

  师:词人这里描写想象中的景物,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生:词人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

  一生:我觉得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情感,主要是以景写情。

  师补充:直接写人已经讲感情表现到尽头了,再用景烘托,更能突出词人的愁绪和前途的黯淡无光,同时也暗示出情侣的分别是久远而漫长。

  师: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师:词人在这一句中除点明主旨外,还从两个角度去抒情,一个是历史时间,一个是季节,分别在那些字里体现出来?

  一生: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有感情的人,都会因为离别而感觉到悲伤。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离别在古代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又是在清秋节,可谓愁意浓浓啊

  教师提问,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本句的精妙之处。

  师: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作者什么情感?

  一生:它没有一个字是写情的,而又没有一个字不写情。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

  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作者通过写景,点染(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

  分析:“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一生:因为没有人陪伴,无论怎样的良辰好景,对词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师:请大家注意,词人在这里只写到良辰好景,而没有写到平常时日。为什么呢?

  一生:因为连良辰好景都形同虚设,那平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而知了。就算有千种深情,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呢?只有独对清风冷月,望空兴叹,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这样,作者就在令人洒泪伤情的抒写中,结束了全词。

  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情语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家在诵读时要注意体会本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还要注意把握婉约词的情感基调:哀婉、无奈、凄清。另外,以后在鉴赏诗词的时候,要通过品位诗词的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多媒体播放《雨霖铃》动画。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2、用借景抒情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或喜。

  要求:①体裁不限,也可填词作诗。②要写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雨霖铃教案【篇2】

  《雨霖铃》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提示强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资料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1、知识与本事:感知《雨霖铃》作品资料,体会词中凄凉清丽的意境和浓重的离愁;

  2、过程与方法:经过朗读,分析意象特点,把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重点:感受作者浓浓的离别之愁,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说教法:

  1、预习法;2、质疑法;合作探究法。

  南朝江淹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自古以来,人们往往“伤离别”,柳永作为宋朝大才子,整日混迹于烟花柳巷,与红颜知己把酒言欢、吟诗诵赋。这首《雨霖铃》就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时写给以往的红颜知己的用心之作。

  1初读:学生自由朗读吟诵,注意字音、节奏、轻重、缓急、感知韵律美。

  节奏舒缓,读出有情人离别时凝重氛围。

  语调:“更与何人说”一句读出相聚后的独处之苦,余音绕梁。

  2范朗读:听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找出词中意象,说出这些意象的特点。

  意象:上阕有寒蝉、长亭、帐、兰舟,下阕有烟波、暮霭、杨柳岸等。特点,都是引人伤感之物。

  4四读:品评诗句领悟表达美,具体方法是炼句。上阕选择尾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下阕选择“今宵酒醒何处,烟柳岸,晓风残月”,体会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上句:浩渺无涯的水波比喻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傍晚浓重的云雾暗示心境沉重压抑,空阔辽源的楚地天空说明愁绪的无边无际。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下句:虚写别后境况,醉酒之后,看到的是完美的景象——“杨柳岸”,杨柳婆娑,岸堤青翠,却偏偏在乍暖还寒的小风中吹佛,在如勾的残月下映照,这是怎样的不和谐的美景!惟其如此,才能写出主人公的相期之愿和重聚之难。因上阕主要是实写,下阕,尤其是这一句属虚写,虚实结合,诗意饱满。

  5背诵。

  3、探究:唐朝诗人李华的《春行即兴》如何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4、拓展:情景交融类试题的答题技巧,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点名手法,说出效果。

雨霖铃教案【篇3】

  (二)知识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体悟思想感情;

  (2)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

  宋词可以分为两个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由此大家可知这两个流派的不同特点。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v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本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三、整体感知。

  1、播放《雨霖铃》录音,让学生体会这首词,并谈谈听后的一个整体感受。

  2、齐读: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律,并且注意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㈠学生分小组讨论重点分析上下阕写景抒情部分,并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

  分析上阕的情与景的关系,重点鉴赏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1、教师:写景抒情诗的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俗话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作者笔下,一景一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和伤感。大家讨论几分钟,试以上片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同时,作者在人物形象上也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试举例说说。

  2、学生分小组讨论。

  烘托人物感情。

  4、教师点拨名句,深化学生理解。

  开首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爱,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着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两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都门”是指汴京门外。“帐饮”是说搭起帐篷请行人吃酒,古人离别饯行离不开酒。“无绪”是当时心绪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现。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

  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这句要读出苍茫、孤独味来。

  5、教师示范朗读一遍,加深学生对情感的把握。

  6、学生深情背诵上片。

  学习下阕,重点鉴赏典型诗歌意象。

  1、教师引入:下阕字字珠矶,句句含情,很多句子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样是写景但下阕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

  2、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边板书:

  3、教师点拨名句,深化学生理解。

  分析:起笔紧承上阙的“念”字推展开去,泛论离愁别恨,自古如此。再用“更那堪”翻进一层,突出当秋而悲。这样,作者把自己的感受作为普遍意义提了出来,丰富了主题,同时也呼应上文,点明“冷落清秋”,再次以情景交融来渲染,情意更浓。作者驰骋想象,并运用以情带景的写法,唱出了传诵一时的名句。

  分析:从呼应上阙来看,“酒醒”遥接“帐饮”,尽管“帐饮无绪”然而借酒浇愁,依然酒醉,于是借“酒醒”而设问,倍增惆怅。从以情带景来看,顶承“念去去千里烟波”,景色原本暗淡,悲凉的心情随着星斗的推移而加深,倍觉孤寂;从意境上看,推想与好朋友分手后,在今夜酒醒的时候,扁舟空空,情景凄清,只看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在飘拂,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在梢头。此情此景,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杨柳”、“风”“月”这些本是自然界的景物,不少文人曾予以特殊意义,“杨柳”就成了送别的象征;古代行人的于黎明时分踏上征程,送别也在这个时刻,因而“晓风残月”更见依依惜别之情。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作品铺写到这里,似乎已经词绝意尽,然而作者却宕开一笔,思绪又转入新的境

  分析:作者进一步推想到离别之后惨不成欢的情景,深沉地感到“相见时难别亦难”,如此离别,即使有良辰好景值得欣赏流连,可也等于“虚设”,而千种情,万种意又能向谁倾诉呢?然后以“此去经年”的孤寂冷寞来收束整首词,既突出了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

  ㈢写作特色:

  1、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相生。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

  2、上阙重点在记别,下阙重点在怀人,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作者善于运用铺叙手法在前后呼应对照中逐步深入。下阙想象部分与上阙的写实部分有一定内在联系。由“寒蝉凄切”想到“酒醒何处”,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暮霭沉沉”想到“晓风残月”,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

  ㈣总结:

  作者在词中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通篇层层铺叙,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细致,让双方的内心感情都尽情表露,不同于含蓄取胜的手法。这是适合多数市民欣赏趣味的,他们一听就“入耳酸心”,以获得感情上的充分满足。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从而使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

雨霖铃教案【篇4】

  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资料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本事,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本事。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此刻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述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境,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雨霖铃》是课内自读课文,但也能够做教读课文,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作为课内自读课文来处理,主要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一样风格。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异常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述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一样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三)鉴于以上两点,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1)知识与本事:领会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初步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经过词中意象,具体领会唐代几位诗人和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经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本事。

  (3)情感态度: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作者当时的梦想;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3.难点: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因为这是从鉴赏评价的层次来要求)。

  1.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诗词作品,因为诗词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欢的较少。但无论哪种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具体说说它美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写,都是一些难题,更不能很好地把握。

  2.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学过诗词,对诗词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已初步掌握。

  3.柳永是个著名的词作家,早已为同学们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时学生接触的不多,不知其风格如何,故而有很强的好奇心理。

  4.中学教材中涉及的术语虽然不多,但学生普遍感到混乱。澄清这些相近的概念是学生准确运用这些概念的基础。

  学生主要运用:快速阅读法、圈点批注法、发现法、比较法、品析法以及讨论法。例如:

  3.比较阅读法:将要学的资料与已知资料进行比较,求同存异,加深理解。

  教法与学法力求统一,运用多媒体演示既激趣,又能创设适宜的气氛,更能增大课堂的容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音色俱备的长处。诵读法是语文教育与学习的传统的优秀方法之一。结合诗论赏析法实际上是以前人的鉴赏理论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评价本事。想象意境法和名句鉴赏法都是诗歌鉴赏和教学的重要方法。

  (1)诵读法。大纲要求学生能“流畅地背诵诗词”。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重音、语调、语速、体会作者的感情等。经过诵读,使学生得出对本词的整体印象,感觉文章的“气质”。经过诵读去发现精妙词句,体会其作用。

  (2)情境法。学生所获取的知识百分之八十五都是经过视觉直接获得的,情境法既有利于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主角,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进取性。

  (3)研讨法。在高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课堂内的主题式研究。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本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本事。

  (4)名句鉴赏法。可选择一些名句进行具体分析。将这些名句和其他诗词进行比较,以增强学生内在的比较本事。

  语文新大纲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互动性。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引导和组织作用。语文教学主要是主题式探研。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此外还可灵活运用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和板书图示法。

  2.教学手段: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它既便于学生直观,节俭时间,又能利用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快速进入主角。

  步骤:

  (一)导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赋》)我国古代这种写离情别意的送别诗异常多,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你自我感受很深的写离别的诗句。

  教师可适当提示:《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一面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为本课的教学供给比较的材料,让学生很自然的进行新旧的联系与比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试读:回忆过去所学词的知识,试读本词,研究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将疑难之处标出。采用学生小声读的方式。“试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使学生明确自我掌握知识的情景,使课堂学习更具目标性。

  听读:与自已刚设想的比较一下,与自我的读法有哪些不一样之处,为什么

  点拔:词里的一些特殊句式的读法,本词中领字的停顿。此类知识不必过多分析与讲解,让学生经过比较而领会,然后在实践中训练掌握。

  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一边理解词意。既是训练朗读,又是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在诵读中体味诗歌的意境。获得感性认识。

  (1)“寒蝉”“初”“念”“堪”等词的意义。

  (2)“留恋处兰舟催发”的“处”应做何解与“今霄酒醒何处”的“处”相同吗

  (3)“此去经年”课本注为“一年”,你认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质疑:学生互相质疑解疑。高二学生可培养这种质疑的态度与自已经过查找书籍解疑的本事。

  2.讨论:这首词写了什么景,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上下片各写什么资料。

  视学生讨论的具体情景,相机点拔。结合板书理解此词的主要资料,作者的感情和结构。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词的资料和结构,相对而言,这还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并不是难点。

  1.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注重其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概念的联系,主要让学生明确在文学鉴赏评价中经常使用一些近义概念。

  (2)教学目标:中学教材中涉及的术语虽然不多,但学生普遍感到混乱。澄清这些相近的概念是学生准确运用这些概念的基础。

  (1)问:看似寻常的两句词,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为“今宵酒醒何外,芳草地晓风残月”如何

  此环节需要相机点拔,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有所感却说不出”的情景。要经过诱导让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2)教学目标:名句鉴赏是诗词鉴赏的一个重要资料和重要手段。先从语感入手,让学生按自我的感受来说。让学生理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境由意象组成。而意境制约着其中的每一个意象。一个成功意境中的诸意象几乎是无可置换的。

  学生互背互检,要求当堂能背诵。“腹有诗书语自华”背诵必须数量的优秀作品对学生语文本事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讨论:

  1.王国维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此词中写景的词句以及这些词句所抒发的感情。

  2.作者在写这三个场景时的侧重点有什么不一样。

  3.自古以来写离愁别绪的诗十分多,大多都能注意情景的结合。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前者写别前的环境,后者写别后之景,但给人的感觉却没有此词写离别写得这么曲折详尽、缠绵细致,意境深远,试讨论此词在写作技法上有什么突出之处

  点拔:

  1.抓住文中的三个场景,“别前”“别时”“别后”,进行分析。

  2.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用前三句作示范分析:前三句几乎纯用典型景物刻划别前环境氛围,写景为主,而又笔笔含情。

  3.引导学生从文体入手,“词”相对于“七绝”来说,篇幅较长,它要求并且允许作者拓展笔墨,大开大合,充分抒写自我的思想感情或表现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

  (八)总结:

  结合板书总结:1.词的主要资料;2.艺术特色;3.名句鉴赏方法;

  精讲:可适当补充自我对此词的感悟与认识。从理性的高度整体归纳评价全词,为阅读欣赏供给一个范例。

雨霖铃教案【篇5】

  一、导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聚是欣喜,是快乐;而离别却往往令人无限伤感,无限惆怅。抒写离情别绪是历代词人施展才情与笔力所咏叹的主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宋代着名词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出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

  柳永,北宋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后改名为永,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宋仁宗进士,官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仕途坎坷,为人放荡不羁,终生穷困潦倒。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其词多描绘沦落不遇、离愁别恨、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形成一种铺叙、白描、抒情相结合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凤栖梧》等较有名。

  三、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了解柳永词的风格。

  3、把握总体基调。

  文中哪句直接点出了作者的感情(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述离别情形的句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接着问: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伤心?相见时难别亦难。此时的柳永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汴京而南下漂泊,此番离京,心情黯淡,前程迷茫;昔日红颜知己前来相送,此番离别,归期难料,犹如生离死别,往日千般柔情,万种恩爱都蕴含在两双含情的泪眼中,千言万语,百般千虑,一切尽在不言中。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问题:为了渲染悲伤凄凉的离别,作者选择哪些景和物作背景来加以烘托?明确:寒蝉(凄切,“孟秋之月,寒蝉鸣”)点明清秋节

  兰舟(催发,客观原因骤雨初歇,天色已晚。另外从兰舟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中,可见离人的难舍难分,从“乘船的留恋”与驾船的催发”这一对矛盾中,可见离人的留恋之情深。就在这不想别而不得不别的最后时刻,真是情意深长,因此迸发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江上的烟雾波涛)使人愁。”词人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笼罩在江面上的雾气水波长时间难以散开与缠绕在人心头的惆怅长时间难以消除相似;黄昏云雾沉沉的特点与人心情的沉重相似。用这些把离愁写得缠缠绵绵,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

  1、从照应的角度考虑,此句照应了上阕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

  明确:照应了“都门帐饮无绪”。上句是借酒浇愁愁更愁,这里是酒醒之后更惆怅,前后照应衬托了离人伤心到极点的痛苦心情。

  2、杨柳、晓风、残月有什么象征义?

  柳,谐音“留”,古人用“杨柳”来作为赠别的信物,折柳送别,它成了送别的象征。古人出行多在黎明时分登程,送别也在这一时刻,“晓风”意味着离别,另外,天刚亮时较凉,由此衬托心境的凄凉;“圆月”是团聚的象征,“残月”含别离之意。

  3、这句话写景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景中含情,这句中词人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构成凄凉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深切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绵绵愁思。

  (四)总结:文中句句写景,却处处含情,景中见情,缘情设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五)带着感情,身临其竟境地集体朗读全文。

  五、了解柳词的风格特点: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在学士院内)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子)。

  你认为从以上形象的评论中(选择的不同歌者和不同的伴奏乐器)可以看出柳永的词有何特点?

  1、描绘的景物具有轻、柔、纤的特点。

  2、情感具有阴柔美:悲恸的离别情怀,思念之苦,细致入微,低婉缠绵。

  3、创设的意境具有婉约之美。景为冷落的秋景,情为伤感的离别,状清秋之萧瑟,写别离之凄恻,情景交融。

  七、课后作业:

  今天我们赏析了一千年前柳永和他恋人的缠绵别离;其实,离别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它会超越历史,跨过江河,不知不觉来到我们身旁:月假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同学们,把你最美好的别离留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吗?

  好,下课!

雨霖铃教案【篇6】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1、诵读法;

  多媒体投影;《雨霖铃》MTV;朗读flash。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这学期我们也一直徜徉于诗的园林,在“国风”粗朴而纯美的乡野民声里结识了散璞玉之辉的“诗经”,在屈原浪漫而深沉的情感激流里邂逅了纵日月之光的“离骚”。我们的心灵之谷还回荡着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铿然之音、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的苍凉之叹。今天,我们又将在这瑰丽的园子里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词,并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杰出词人———柳永。(板书标题)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本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1.播放《雨霖铃》MTV,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这首词,并谈谈观看后的一个整体感受。

  2.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让我们在音乐叹惋的余声里走进作者用文字所营造的意境。

  (A.请学生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伤离别之情杨柳岸晓风残月。

  四.诵读指导(好,整体把握之后让我们用心诵读这首婉约派的代表词作。)

  1、派学生代表朗读;另外的学生进行评点。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4、教师稍做提点再自己示范朗读(下面老师也来尝试一下,力争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5、学生听录音朗读(好,我们在独立理解、交流想法的基础上再来听名家朗读,让自己静心凝神的去意会语之精妙、情之精诚。)

  6、跟读(听了因为不同理解而呈现不同风格的几次朗读后,我相信大家一定发展或完善了自己原有的想法,那么就请带着你新的感悟一起轻声跟读)

  (刚才我们是通过诵读来意会全词,那么下面我们可是要以讨论的形式来言传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真切的体悟了)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深刻体会《雨霖铃》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凡诗词,一般都具有情景交融这个特点,那么这种艺术手法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下面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准备派代表发言)

  (A、秋雨黄昏送别图“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处歇”

  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这句词表面写景,实际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高柳乱蝉嘶”。“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王褒《送别裴仪同》、“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王昌龄《少年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所以,长亭已经被当作离别地点的通称。)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烟波浩淼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C.“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良辰好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这种欢乐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是沉入了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个地方是以“乐景写悲情”。与前面几处的景物描写是有区别的。(迎娶刘兰芝的场面)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柳”的情感内涵。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周邦彦〈兰陵王〉)柳既是送别的象征物,又是送别的见证人,如今独在旅舟上见柳,怎不惹起满怀离思?

  b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温庭筠《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曹植“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李清照“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他写的是真景物,汴河堤畔,本多垂柳。杨柳岸三字随手拈出“本地风光”,令人感到亲切、自然。一夜行舟,醒来时早已置身于寥廓开阔的山驿水程中,所以唯觉晓风清冷、唯见残月凄楚,晓风残月四字便写出了此种扁舟晓行的真切风光。

  常人在离别时,往往能深切的感受到它悲哀的一面,而优秀词人却在此同时写出了它的美:夹岸残柳,参差拂动于秋风之中:孤舟离人,黯然独对天边残月,悲剧性加上美感,凄清加上丽景,词人在舒缓而哀恻的声调中传递出一种抑郁惝况的凄情和烟水迷离的凄美来,这种“绮怨”的风味,正是最典型的“婉约”词的风味。

  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含蓄蕴藉。

  (教师简述:全词始终笼罩在一股化不开的浓情里面,开篇这份离情就已慢慢酝酿,离别之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情感到达高潮;离别之后,这种愁绪仿若绕梁的余韵始终萦绕在词人的心头,此时此刻“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细致深入、动情用心地体悟了字里行间散发的魅力,我们被和谐的音律打动,被隽永的语言吸引,我们更惊艳于凄美的意境,伤怀于哀婉的离情。大凡好的作品,它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点知识的补充,几次能力的训练,它所馈赠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心灵的丰富,情感的升华。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用自己多情多思的心灵去感知绵绵文化的经纬,悠悠生命的掌纹!

  课外将《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它们的不同风格。

以上就是浮华壹梦为大家整理的《雨霖铃教案精品》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musicbooks.cn/92577.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0)
打赏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上一篇 2023年6月19日 下午2:00
下一篇 2023年6月21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 技术调查报告集锦

      1、1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法,同时也用了访谈法。本调查问卷的题目有封闭式和开放式2种方式,采用无记名调查法。调查包括教师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情况调查和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调查2部分。在这次调查过程中,只选取冀中地区XX市的XX所城乡镇中小学的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XX份,回收问卷XX份,问卷回收率为XX%,其中有效问卷为XX份,无效问卷为…

    实用资料 2023年4月27日
    260
  • 情人节朋友圈文案简短搞笑80条

      情人节即将要来了,这天最高兴的是莫过于收到爱人情人节祝福。这时候写情人节祝福语也是一种才艺比拼,你了解多少经典的情人节祝福语?你也许需要”情人节朋友圈文案简短搞笑”这样的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祝福语 2022年12月12日
    940
  • 姐姐结婚祝福语简短上档次(摘抄72句)

      音乐热评网专题“姐姐结婚祝福语”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祝福语 2023年1月4日
    900
  • 毕业个性签名句子20句

      喂。真想指着心脏告诉你。这里。换不了人了。~~我想你一定对这方面的句子感兴趣,我们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毕业个性签名句子20句,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祝福语 2022年12月9日
    990
  • 关于家长孩子表扬信1000字

      为使用时更加方便,下面是音乐热评网整理的“家长孩子表扬信”。文案写作已经是工作和学习不可避免的工作,在作写作遇阻时可以看一下同类范文。借鉴文章思路不是单纯的文字抄袭。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实用资料 2023年6月10日
    190
  • 计算机认识实习报告精选

      怎么动手写一篇精彩的报告?学习工作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的内容涉及面较为广泛,篇幅一般较长,很高兴为您准备了这份“计算机认识实习报告”希望您能喜欢,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实用资料 2023年5月17日
    360
  • 送给老婆生日祝福74句

      老婆,今天是你三十三岁生日,愿你拥有三百六十五个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生日意味着对父母亲的感恩、对帮助过自己的朋友亲人的感谢,生日的到来意味着又成熟了一岁,成长了一岁。发送生日祝福语是最常见的祝福形式。生日这一天收到祝福可以让幸福满更多。怎么写有意义的生日祝福语呢?下面由我们帮大家编辑的《送给老婆生日祝福》,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祝福语 2022年12月30日
    580
  • 唯美春节祝福留言32条

      但愿我寄予您的祝福是最新鲜、最百读不厌的,祝福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在你我的社交生活环境中,我们经常互相发一些有意义的句子。不论哪种心情,都有合适的句子来表达,有哪些让人感动记忆深刻的句子?经过收集,音乐热评网为您献上唯美春节祝福留言,欢迎品鉴!

    祝福语 2022年12月9日
    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