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类研究生专业(音乐类研究生专业排名)

  一、中国音乐学院发展历程

  一、中国音乐学院发展历程

  中国音乐学院于1964年建立。自1980年复院即已开始从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音乐类研究生专业,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成立研究部,将科研处、音乐研究所、研究生处的职能统一到该部,把编辑部、国乐馆纳入到研究部,使研究部成为具有多种工作职能的部门。2005年1月,研究部分为研究生处、音乐研究所、科研处、国乐馆等部门,其职能涵盖了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籍、学位及日常管理等各项工作。2012年为了突出音乐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我校将学术型与专业学位型按专业方向进行分类,将音乐学、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等方向归入学术型,将表演、作曲与视唱练耳等方向归入专业学位型,进一步完善了我校研究生的办学体系。

  目前我校拥有博士生导师42人,招收包括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表演艺术研究等专业14个研究方向的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42人,招收包括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艺术等专业46个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各类在读研究生规模近530人。

  

  二、关于办学结构和招生规模

  2005年之前,我校研究生的结构只有学术型硕士生这一个层次,在办学结构方面极为单一;

  2006年,我校成为全国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的第一批试点院校,同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在职攻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研究生。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在全校学生中所占比重是一所学校办学层次的重要标志。在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就提出学校的类型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与此相对应的是研究生规模与本科生人数必须相对均衡。为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研究生处在校领导的直接参与下,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争取扩大研究生规模,其中博士生招生人数从2007年的5名扩大到2013年的19名,增加了近三倍。在读研究生的总人数从2004—2005学年度的128人增加到2012—2013学年的530人,总人数增加了三倍多。

  三、关于课程体系建设

  我校从1980年复院到2008年近30年的研究生教育历史上,曾经在研究生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制定出我校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总体框架。这一框架采用学分制,其中规定出必修课、选修课、科研实践等三大类的最低完成学分。在必修课中又细分为公共课、专业主课、专业基础课三类,其中突出我校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办学目标的特色,公共课中特别设置“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究”作为所有全日制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中规定所有专业方向必须开设5门专业基础课程;在选修课中规定所有全日制研究生都必须到北京大学等综合类大学选修一门非音乐类课程,使学生拓展与本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重视针对表演类专业方向理论课程的开设,如针对声乐专业开出的专业必修课有“声乐文献导读——民族声乐”、“声乐文献导读——西方声乐”、“声乐表演理论与实践”、“音乐表演美学”等。

  在课程总体框架确定之后,又进一步根据教学需要将当时我校的各专业整合为22个专业方向,要求每一个专业方向必须落实5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并多次召开校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对各专业方向提供的5门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审核。同时积极组织落实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的开设。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在2009年秋季学期和2010年春季学期分别开出40多门各类课程,基本满足了我校研究生的选课需求。此后又不断对研究生课程进行补充与优化,全年课程数量基本稳定在110门左右,课程质量与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课程的特色不断得到加强,我校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基本形成。

  

  研究生艺术实践平台建设

  作为专业音乐院校的研究生,舞台实践是其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的重要途径。为了给表演与作曲专业研究生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自2011年以来,我处有计划地策划、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究生艺术实践活动。

  在校内举办音乐会

  校内音乐会分为几种类型音乐类研究生专业:(1)研究生新生汇报音乐会;(2)研究生声乐、器乐专场音乐会;(3)研究生作品音乐会;(4)主题音乐会;(5)访问学者专场音乐会。

  到北京市综合大学举办音乐会.到外地兄弟院校举办音乐会到国外大学举办音乐会

  研究生学术创新平台建设

  对学术型研究生学术交流与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我处的特色工作之一。为此,我们策划了一系列学术交流与创新活动。

  硕、博论坛

  我处还根据每学期的具体工作安排,有计划地举办硕、博论坛,论坛分别在校内和校外进行。校内举办通常与艺术实践周活动相结合,

  聘请校外专家举办讲座

  由我处策划,定期邀请校外(包括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

  举办访问学者论坛

  从2011年9月至今,已先后有包括声乐、国乐、钢琴、管弦等表演方向研究生千余人次在艺术实践平台上施展了音乐类研究生专业他们的艺术才华,有来自音乐学系、音乐科技系、音教系、作曲系的研究生百余人次在学术论坛上进行了学术演讲。上述两个专项,不仅为研究生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舞台表演、学术交流机会,还使研究生们积累了舞台表演经验,提升了科研思考能力。在艺术实践和学术交流过程中

  

  2018年05方向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报考人数15人,06方向中国近代音乐史研究报考人数4人,07方向西方音乐史研究报考人数9人。

  2018年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考试科目、招生人数、招生导师

  学术型考试科目①、②为音乐类研究生专业: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考试科目③④及复试内容见下表。

  

  每位导师每年限招 2 名硕士研究生(包括全日制学术型与全日制专业学位型)

  2015年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进入复试1人,录取1人344分。

  2016年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进入复试1人,录取1人341分。

  2017年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进入复试4人,录取3人。录取最低分336分,最高分367分,刷掉1人336分

  中国近代音乐史研究2015、2016、2017年进入复试人数无。

  西方音乐史研究2015、2016年进入复试人数无。

  2017年西方音乐史进入复试2人,录取2人343分,344分。

  2017年录取名单

  

  2018年音乐学系 考试科目表

  2017 年 12 月 23 日上午 8:30-11:30政治下午 2:00-5:00外语

  12月 24 日上午 8:30-11:30命题论文写作(音乐理论课)

  12 月 24 日下午 2:00-5:00民族音乐基础理论+和声与曲式(专业基础课)

  复试 2018 年 4 月

  笔试 3 小时中西音乐史

  面试

  外语口试外语听力(口语)

  音乐学系各研究方向参考书目:

  0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音乐类)方向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王文章,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 《捡起金叶:田青“非物质”·“原生态”文论集》,田青,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2018年报考中国音乐学院考研报考点、培养年限和学费问题

  凡报考中国音乐学院的考生必须选择“10046 中国音乐学院”为报考点,(即网报成功后系统生成的报名号为“10046”,报考点有误不能参加考试)。大家在每年10月的网报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2018年中国音乐学院考试的时间、地点安排

  【报名日期及时间】两个网站同时进行

  2017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

  报考本院,必须选择1181“中国艺术研究院”报考点,选择其音乐类研究生专业他报考点报名信息无效。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

  2017年10月10日—31日每天8:00-18:00。

  登 陆 中 国 音 乐 学 院 研 究 生 处 网 站

  (http://bszs.ccmusic.edu.cn/wsbm/sswb/bswb_index.jsp)。

  【现场确认时间地点】2017年11月9日

音乐类研究生专业(音乐类研究生专业排名)

  考试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安翔路 1 号。所有考试均在我校进行。

  【初试考试时间地点】2017年12月23日至24日

  考试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安翔路1 号。所有考试均在我校进行。

  【复试地点】2018年4月

  考试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安翔路 1 号。所有考试均在我校进行。

  【关于咱们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学习培养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四年。“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区别可查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进行了解。

  我校2018年招收全日制学术型、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预计规模共 106 名(以国家正式下达的计划数为准)。

  【关于学费问题】

  学费:学术型 8000 元/年,专业学位型 15000 元/年。助学金、医疗等以招生当年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学生可根据本校有关规定享受研究生奖学金。

  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具有从事音乐研究、教学、管理、创作、表演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术型主要培养学术创新型人才,专业学位型主要培养艺术实践型人才)

以上就是ー颗心只容ー个人为大家整理的《音乐类研究生专业(音乐类研究生专业排名)》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musicbooks.cn/91797.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0)
打赏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上一篇 2023年6月17日 下午3:40
下一篇 2023年6月17日 下午4: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