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课件

  根据您的要求,音乐热评网的编辑为您搜集整理了一篇“父与子课件”,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教案和课件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位老师都会认真策划每份教案和课件,并重点关注难点。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估的基础。

父与子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体验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今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伟大的爱──父亲的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注意读音。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况下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三、小组自学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2、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课文应该分成几大段?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四、讨论交流

  1、课文结构:

  第一段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

  第二段一位父亲去儿子的学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儿子及其同学救了出来。

  第三段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2、读文章的第2~23自然段,具体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出重点的词。

  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坚定、疾步、埋头、满脸灰尘、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

  儿子了不起是因为:不要害怕,我不怕藏(板书)

  3、通读全文,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⑵学生参照板书,逐步思考,独立概括中心思想。

  五、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1、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尤其是父母。

  2、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

  3、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教案点评

  本课通过教学最终要让学生深知为人父母,最疼爱的是自己的子女,而作为子女,最应报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基本独立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之后,这篇课文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主要通过阅读、思考、自学、讨论、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会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有。同时还要将这种德育和美育的渗透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又有意识地安排了“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母亲节的具体日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恩情的事。

父与子课件 篇2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让学生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朗读既是理解的手段,也是表达的手段。因此教学中要以读为本,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表达、读中发现、读中评价、读中迁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使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语文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应在“读写结合”上。“教材只是个例子”,“读”是为了会“写”,也就是让学生把从教材中学到的写作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运用。因此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及时地让学生在课堂上练笔。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四、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顾课文内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xxxx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⑴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⑵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⑶“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⑴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

  (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⑵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学生的个人阅读,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让学生的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在学生感悟了课文内容,体会了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重要的教学目标。)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把握了内容、体会了感情、领悟了写法,再动笔写一写,可谓情动而辞发,水到渠成。)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来表达一下你对父母的爱!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爱

  儿子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洛杉矶混乱废墟疾病xxxx瓦砾颤抖昔日

  2、想一想,下面的句子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⑴“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⑵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

  ⑶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3、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4、“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你认为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5、想像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建议】

  1、在学生初读课文阶段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让学生深入探究,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想像、体验当时的情境,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教学时要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理解、感悟、体会。如父亲坚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课文,朗读中语调宜轻,表现出父亲的绝望与悲伤;发现儿子还活着,父子的对话应读出兴奋的语气,表现父子劫后重逢的喜悦与幸福;文中三次出现“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应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3、在引导学生找到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这样描写好在哪里,让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描写生活中小事运用作者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生动感人,体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父与子课件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xx年,当巨大地震地危

  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

  (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

  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⑥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

  ①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父与子课件 篇4

  教学目的: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 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3.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4.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师小结: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

父与子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会能认识到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2、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3、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

  4、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故事

  2、搜集生活中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揭题

  ?论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曾子和他的妻子上街之前,小孩哭闹着也要跟着去,他不让小孩去,他妻子就哄着说,我们回来杀猪拿猪肉给你吃,因为小孩贪吃,这样就敷住了小孩跟路的想法。回来之后,曾子说不能欺骗小孩,我要把这只猪杀了给儿子吃。

  你们同意曾子的做法?意见发生分歧,我们这节课就开一次辩论会:讲诚信与善意的谎??

  二、自学学习提示,明确要求,确定自己的观点

  正方: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

  反方:生活需要善意的谎??

  辩论的要求:

  1、用普通话辩论,语速不宜太快,语言表达要清晰

  2、要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别人的发??

  三、自由练说或小组交流

  按要求进行准备,组内交流

  四、全班分成正方、反方两组,临时调整座位进行辩论

  辩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2、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理服人

  3、运用反问,增强语气

  4、辩论时说话要文明礼貌、得体大方、机智敏捷而又不失诙谐幽默

  选定主持人一名,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调整座位

  一个找不到母亲的小孩,你肯定会骗他说:妈妈一会就来了、、、、、肯定不会说你妈妈不要你了

  一个得了绝症的人,家人肯定会骗他: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肯定不会说:你等死吧

  我们在丛林里迷路了,我们会互相欺骗:没事。很快就会出去的、、、、、肯定不会说:我们完蛋了,等着喂野兽吧

  注:教师此时应成为辩论会主席,进行调控、指导,辩论中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五、教师总结,达成共识

  诚信是美德,是大前提,社会应该弘扬诚信,时时讲诚信,事事讲诚信,做到诚信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不论大小长幼,进而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营造强有力的诚信氛围,诚信很重要,但是有些场合还是需要善意的谎言。

  六、评选三名辩论小明星

  第二、三课时

  一、交流谈话,情境导入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帮助。孩子你曾经帮助过别人?感受到陌生人对你的关爱?请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这节课我们就将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写下来,再修改成为佳作。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读文中习作提示。

  2、交流习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1)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

  (2)写前先构思。

  (3)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三、挖掘记忆,交流构思

  1、指名学生交流。

  2、学生评议,补充。

  (如,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帮骑车受伤的你看病;未曾谋面的朋友以书信、电子邮件、贺卡等方式成为你学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四、回顾本单元课文,小结写作方法

  通过事件刻画人物,从而表达真情

  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

  恰如其分的环境描写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语言平实,感情真实。

  五、习作取题,试写初稿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找喜欢的伙伴修改。

  六、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朗读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的地方

  七、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规范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父与子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初步感受作者借人物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单元主题导入

  1、老师引语:同学们,父母之爱,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父母之爱,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希望。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入第六组课文,去感受浓浓的父子之爱。

  2、播放地震视频。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无情。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灾难都显现出人性的光辉。同样,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次大地震中,有一对父子也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就要我们走进这对父子,来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辅导。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悟父亲了不起

  1、读完全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对父子?了不起,读这句话。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在一起。

  2、看到这句话,你会产生什么疑问?预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学习提示:

  1、画一画,画出表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

  2、读一读,在句子旁边写上感受。

  3、品一品,体会作者采用的描写方法,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生读文,师巡视。交流。

  a“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自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6小时是多长时间?为什么不直接说他挖了36小时?动作描写坚强执着

  3没人再来阻挡他,一个“再”字,你明白了什么?曾经有人阻挡他。

  哪些人曾经阻挡他?消防队长,好心人,警察,引读

  为什么现在没人不来阻挡他呢?

  这位父亲失常了吗?

  老师:失常和不失常都是因为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带着感动之情在读这段话。生读。

  4这段话中还有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外貌描写。

  请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读写训练

  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

  废墟里满是 ,

  父亲的手 ,他满脸 ,双眼 ,

  他的嘴里不停的念叨着 ,

  他的脑子里不断浮现往日儿子 ,

  他的心中只有 ,

  他真是一位 的父亲!

  父亲强忍住心中巨大的悲痛,他像疯了一样用手疯狂的挖着……8小时过去了,他的双手 ,但他不敢用任何工具,他怕下一块砖石下面 ,他小心翼翼的挖着……12小时过去了,父亲挖的太累了,他多想 ,他多想 ,但是他知道 ,他是多么希望 多么希望 他的双手 24小时过去了,父亲呆滞的双眼 ,满脸 他的嘴里不停的念叨着 ,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往日儿子 36小时过去了,他的心中只有 他 的挖着……

  读出坚强,读出父爱

   四、感悟儿子了不起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运用刚才学到的品味父亲了不起的学习方法,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b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1、自读,体会,读出勇敢。

  2、走进阿曼达,补白想象

  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8小时,12小时,废墟里 ,阿曼达想到 他对同学们说

  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24小时,36小时,废墟里 ,阿曼达坚信 他对同学们说

  阿曼达,你真是一位 。

  c“不! 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一起。”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一个“让”子让出了什么?

  无私,舍己为人。一个7岁的孩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学,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让我们怀着敬意在读这段话。生读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现在,让我们分享劫后余生的幸福。

  d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紧紧拥抱在一起。

  图片,配乐,请你幸福的读一读,读出父子两人劫后余生的喜悦,激动。读出父子之间互相信守诺言的信任,读出父亲为有这样勇敢的儿子的自豪,读出儿子为有这样坚强执着有责任感的父亲的骄傲。让我们共同分享着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镜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齐读。

   五、写法指导,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课文中没有一处直接写父亲伟大,但是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是从哪体会出来?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这正是本文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这些描写。

  2、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父爱,不仅仅表现在大灾大难之中,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也体现着父爱的深沉。同学们,回想你与爸爸妈妈的一些故事,一定也有一些镜头,湿润着我们的心灵。老师也把自己的一篇文章带来,与大家分享那亲情的温暖。(根据时间,适当删减)

  考上大学的喜悦冲淡了我对母亲的依恋和惆怅。离家那天早晨,母亲站在一边看着我收拾东西,什么也没说。等我快要出门时,母亲突然说:“孩子,你过来。”我走过去,母亲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手绢包,塞到我手里:“孩子,咱家钱不富裕,不能给你太多路费,这还有500块钱,你多拿些,在外头不比在家里。”我想推辞,但我知道母亲的脾气,只好默默地接过来。母亲笑了,赶紧帮我打开旅行箱,又从我手里拿过那个鼓鼓囊囊的手绢包,慢慢地、仔细地塞到了箱子底下,才费力地直起老迈的腰,很满足地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走出家门了,回眸间,没看到母亲的身影。我知道,母亲是躲在屋里悄悄地抹眼泪了。尽管难过,可她不想让远行的女儿因为母亲的伤感而伤感,她想让女儿无牵无挂地离开这个尽管穷却十分温暖的家。坐在火车上,忍不住的,拿出了那个鼓鼓囊囊的手绢包,一层层地打开,一向不爱哭的我,竟禁不住热泪盈眶了:那厚厚的一叠,除了一张50元的,其余的都是10元、5元的,还有两张竟然是5毛的!我竭力控制着自己,不让眼泪流出来。母亲的身影不时地浮现在眼前:寒风中,母亲正在集市上守着一篮子鸡蛋等待着买主,眼里含着期待;烈日下,母亲正在农田里锄草,眼里含着希望;微弱的灯光下,母亲正摩挲着女儿的照片,微笑着,眼里却含着泪花;阴雨连绵的日子,母亲伫依窗前,遥望南方:”孩子,多穿一件衣服啊。出门别忘了带伞啊。”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

  2、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爸爸妈妈说呢?(让我们把心中对父亲的感激化为几句简单的话语,写下来。)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这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深深的父爱,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把爱传递,让世界充满爱。

  2.阅读有关父爱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

  推荐阅读:《背影》《秋天的怀念》《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妈妈,我找了你好久》《父爱》

  七结束语

  一次地震,书写着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一句承诺,谱写出一曲激情感人的颂歌。

  父母之爱,是一部我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要用一生去翻阅,去感受……

父与子课件 篇7

  一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与子。

  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一篇感人至深,颇受教育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四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等

  五教时:

  两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伴乐叙述,并展示课件: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同学们,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你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学生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引入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上一课时的简单温习,同时也让课文的学习更具完整性,连贯性。

  二品读体验,感受这对父与子的”了不起”

  1,读完这个故事,你感动了吗为什么而感动

  2,课文时用了什么词来夸赞这对父子的

  3,出示语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4,过渡:是的,多么伟大的父亲啊,多么可爱的孩子啊。让我们再次走进他们,感受这种爱的力量吧!

  当这位父亲站在这被地震毁得一片狼藉的废墟前时,他是怎么做的谁来读一读那个自然段

  5,指导学习第五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这位父亲是怎么做的

  (2)除了这位父亲,还有其他的父母,他们是怎么做的读一读。

  (3)对于这位父亲,你想用什么词来表达此时的敬意

  (4)角色朗读本段(教师引读旁白)

  6,过渡:在场的人看到这一切,纷纷来劝阻,下面请分角色朗读当时人们劝阻的情景。

  大家为什么都认为他精神失常了

  7,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师生配合读;

  (2)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3)这是一种什么力量

  (4)他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8,终于,在挖到38小时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听,在瓦砾堆下传出什么声音(播放声音课件)想了解他们当时的对话吗让我们都来身临其境地当一次文中的主人公,读一读!(出示文中的图片)

  指名全班交流朗读。

  9,出示: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指名读一读;

  (2)这句话告诉我们父亲了不起,孩子也了不起,你从哪发现了

  (3)相机出示: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指导读;谈理解。

  10,让我们再一次夸赞一下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再次出示最后一句话。

  学生回答,感受父与子的伟大。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找到”了不起”一词。

  学生朗读,体会情感。

  指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学生抓住父亲的动作”挖”来理解。

  学生找到相应的语句读一读,再抓住”痛哭并大喊”和”绝望地离开”这两个词同”挖”进行比较,体会”了不起”。

  学生回答。

  学生角色朗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

  学生结合上文理解”精神失常”

  师生配合读。

  学生回答后再次深情地朗读。

  学生回答:爱的力量

  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集体读。

  分成小组朗读练习。

  分角色交流朗读。

  学生个别读,再齐读。

  学生找一找这一部分里的句子,读一读。

  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了不起”

  大声齐读。

  设计意图:这是学习的重要部分,注重”读”,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感悟,以文本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理解”了不起”。

  三拓展练习

  这感人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他们赞叹,媒体竞相报道这件事,他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最想问的是什么问题(图片)

  分小组模拟采访。

  全班交流。

  学生模拟提问。

  小组内模拟采访。

  指名模拟采访。

  设计意图:通过这次活动落实课后的”小练笔”,并让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实践自己的口语能力,营造一种宽松的交流环境,让他们积极交流,主动发言。

  四总结

  (伴乐)这是一对多么伟大的父与子啊!父亲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亲信任的爱,对同伴的爱,无不让我们感动,我们多么希望这”爱”的教育,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位同学,成为”爱”的传播者。

  设计意图:及时总结,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情感得到再一次升华,首尾呼应,渗透德育。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儿子

  了不起

  爱

父与子课件 篇8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废墟”“混乱”“爆炸”“瓦砾”等词语,在练习说话中加深理解。

  2.运用之前学习的方法,把握叙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重点语段,感悟父爱的伟大。

  4.学习通过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父爱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制作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初识父爱

  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混乱”“废墟”“爆炸”“瓦砾”,然后抽生读,学习多音字“混”的另一种读音)

  3、练习说话,加深理解(学生交流,适时点拨)

  4、播放图片,创设情境

  【此环节从检查生字词入手,一方面让学生读准字音,另一方面在练习说话中既加深对词意的理解,又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创设情境,一举多得】

  5、感知全文,了解故事梗概

  (抽生概括,随机点评,渗透学法)

  【把握叙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高段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渗透学法,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品读细节,感悟父爱

  1、提领全文,明晰主线

  ①引导学生交流读完全文的总体感受——爱,并由此找出父亲常对儿子说的那句话。

  (抽生读,课件出示父亲说的那句话,齐读)

  ②提出整堂课的主问题——父亲不仅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你从文中哪些句子最能感受到?

  【类似的话三次出现,贯通全文,它是支撑父亲和儿子创造生命奇迹的力量源泉,以这句话为整堂课的主问题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课文的这一特点,使整个教学有了灵魂】

  2、学生自主学习,勾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

  【超越理解就应该关注表达,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重要。以下三个语段正好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通过动作、语言和外貌的描写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

  (1)语段一: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①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截然相反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内心。

  ②启发学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站起身来的?(父亲常说的那句话)

  ③指导朗读,读出刚才的体会。

  ④以点带面,辐射课文第2和第4自然段中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体会父爱(“冲向”“疾步”)。

  ⑤渗透文章的表达方法:课文就是这样抓住父亲的动作来表现他对儿子的爱!

  (2)语段二: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学生交流之后,PPT出示语段5—9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发现父亲三次回答的话有什么相似之处?让学生体会父亲的三次回答意思相近。

  ②教师设疑:为什么三次回答父亲都重复相似的话呢?

  (引导学生领悟:父亲的三次回答之所以重复相似的话,是因为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赶紧救出自己的儿子,他根本没有心思去想别的!)

  ③启发学生:父亲的三次回答不变的是信念,变化的是什么呢?

  (让学生先读,再交流体会,感受父亲的心情越来越急切)

  ④指导朗读,读出父亲的这种心情。

  (先师生合作读,;再分角色朗读)

  ⑤渗透文章的表达方法:这几段话,作者就是通过描写父亲朴素的语言来表现他对儿子的爱!

  【阅读教学必须重视朗读,以上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就能真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3)语段三: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学生交流后出示语段)

  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质疑,相机渗透提问的方法。

  预设:

  A.为什么没有人再来阻挡他?或者为什么衣服破烂不堪?或者为什么到处是血迹?或者为什么双眼布满血丝?(抓住重点词语提问)

  B.为什么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的中间用的是逗号,而不用顿号?(抓住标点提问)

  C.为什么这里要这样写父亲的外貌?(根据表达方法提问)

  【阅读教学要实现美丽的转身,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此环节让学生质疑,既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也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预设A

  (联系第10自然段解答为什么没有人再来阻挡他,后面的几个问题可以结合第三个问题解答)

  预设B

  (PPT出示加逗号和加顿号的两段话)

  a让学生对比着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用逗号,让人感觉时间更漫长,时间越漫长,父亲的挖掘就越艰难)

  b指导朗读,读出时间的漫长和父亲挖掘的艰难。

  (抽生读,随机点评)

  预设C

  a启发学生思考:哪个描写外貌的词语特别让你惊讶或者感动?

  (引导学生抓住“布满血丝”“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感受挖掘时的艰辛,感受父亲对儿子伟大的爱)

  b.抓住“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四次回扣读父亲说的那句话。

  c.教师配乐朗诵这段话

  d.全班齐读

  e.渗透表达方法:课文就是这样通过细致的外貌描写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

  【此环节通过重点词语的体悟,丰满父亲的伟大形象,也让学生深入领悟作者通过外貌描写表现父爱的表达方法,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父爱,培养语感】

  三、吟诵爱

  (PPT出示部分歌词,播放背景音乐)诵读《生死不离》的部分歌词,进一步感受这种伟大的爱

  四、延伸爱

  父亲的那句话又给了儿子阿曼达怎样的力量,从而最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后半部分的内容!

  板书: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爱

  动作 语言 外貌

父与子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 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吗?

  2、是啊,从古到今,赞颂妈妈的诗句、篇章有很多,母亲用她无私的爱哺育着自己的儿女,然而,我们却忽略了父亲给予儿女的爱。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第十七课,体验生命中另一份伟大的爱——父爱。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地震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交流汇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细细品读,写下感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四、悉心关注儿子,感受“让”的了不起。

  1、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2、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3、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生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五、拓展延伸,为丰满“爱”而吟诵。

  1、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此时此刻你一定心潮澎湃,拿起笔就把心里想得写下来。

  2、教师与学生交流感受。

  3、父亲的形象已经刻在我的心中,父亲的这种让人心痛地爱,我们深深地感动。此时,我想起了一本书《感悟父爱》,在书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很感人,很有哲理,请大家一起读读: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4、同学们,课余时间你们可以读读《感悟父爱》这本书,相信你们一定收获不少!

  六、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爱

  父 子

  信任

  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坚定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可是,高年级的文章这么长,时间又有限制,如何才能做到长文短教呢?在组内我们认真分析后,决定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进行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基本点就是“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在这两个点上把朗读、感受、想象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感悟,使其发挥以点带面的功效。

  课前设计时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在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地把握中获得体验,以增强语感。比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先指导学生从时间上读出父亲的劳累;再接着从父亲的形象上读出父亲伟大的爱。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与主人公共同体验,共同感受,他们的心灵受到熏陶,从而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可是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语言过于平淡,没有激情,没能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虽然学生能体会到父亲救儿子的那种着急、悲痛的心情,但是读的时候过于拘谨,语调也很平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父与子课件 篇10

  设计理念:

  以“读中悟写,读写结合”为抓手,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设计思路:

  以“了不起”为明线,以“父爱”为暗线,引导学生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法。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读写“洛杉矶、混乱”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描写体会父子的了不起,感受伟大的父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入题解题。(2分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课题,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盯着课题,结合你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本课是重在记事呢?还是重在写人?(人)主要写的是一对父与子,文章通过一件事,写两个人。再读课题。

  二、感知大意。(4分钟)

  首先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词语。(齐读)

  混乱废墟瓦砾爆炸危险(环境)

  绝望疾步挖掘开辟拥抱(人物)

  读了词语后,你有没有发现这两组词语有什么不同?

  前面一组是写地震后的景象,后面的是描写人物的。本课中父与子的活动离不开地震这个特定的环境。

  你能用是这里的一两个词语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面临6.6级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这对父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真是一对——(生: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了不起。)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深入阅读课文内容,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表现在哪里;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父与子的了不起的;学习写人文章的读写方法。

  三、父亲了不起。(22分钟)

  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细细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学生汇报。

  重点指导:挖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有什么体会?(学生初谈体会。)

  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重在写父亲的——动作;第二句写的是父亲的外貌。(板书:动作、外貌)

  说说你从第一句读懂了什么?(挖的时间长)

  同样表示挖掘的时间,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

  读读这两句,比较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反复读读第二句,你会怎样读来凸现挖掘时间的漫长?[练习指导(关注快慢轻重的变化)——齐读]

  父亲的动作只有一个字——挖。作者却通过突出时间的漫长,来表现父亲挖的艰难。抓住这个“挖”字想开去,你还能读懂什么?

  提示:他带工具了吗?(没)用什么挖?(手)挖的是什么?(瓦砾)柔软的手挖的是坚硬的瓦砾,对于父亲来说,这是一项怎样的任务?(任务艰巨)任务艰巨呀,再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这里的“挖”还可以写成什么词?(掰、抱、拣)一个“挖”字包含了这么多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挖掘的辛苦)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啊,再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一个“挖”字饱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含,这就是中国文字传形、传神、传情的魅力所在。

  “没人再来阻挡他”,联系前文,哪些人曾阻拦过他?师生分角色读——

  “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谁愿意帮助我?”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他们阻挡他,是因为——?(没希望、危险)抓住父亲的语言(板书:语言),你读出了什么?(他不听劝阻,精神失常了)所以没人阻挡他。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站在父亲的角度想想,他失常了吗?他一心想的是救儿子,说的是救儿子,做的也是救儿子,他没有失常,这是旁人所不能理解的,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这样的危险,这样的艰辛,父亲放弃了吗?没有。他是多么坚定!多么坚韧!(板书:坚定、坚韧)

  同学们,是什么力量促使父亲不知疲劳、坚持不懈地挖掘而不放弃呢?(父爱)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里也写到了父亲的语言。)

  你对这句的体会是——(父亲的爱)

  我们可以想到,在平时,阿曼达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父亲耐心地为他讲解,并对他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在现在这场大地震中,阿曼达困在了废墟里,父亲想的是一定把他救出来,并对他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正是有对儿子的承诺,正是伟大的父爱促使父亲坚持不懈地挖下去,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挖掘任务的艰巨,劳动的艰辛,时间的漫长,一个人又这样孤独无助,以至于父亲成了这个样子(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

  师读(两遍):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

  是的,一位历经艰辛、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父亲已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就这个样子了,他还在苦苦挖掘。这哪里是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呀,这分明是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这分明是一尊高大的塑像,再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多么伟大的父爱,多么惊人的力量!就让父亲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里吧,你读(配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抽读——齐读)

  (指板书)正是这一语千金的爱的诺言,支撑着父亲走向废墟,不顾劝阻,不畏艰辛,挖了两天一夜,38个小时,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这位年轻的父亲真是了不起呀!伟大的父爱真了不起!

  回忆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读懂这段话的?(抓住写父亲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语句,比用语,前后联系,展开合理的想像,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以后我们读描写人物类的文章,也要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等,仔细体味,来理解人物的品质。这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大家要在阅读实践中多加运用。我们写人,也要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去描写。

  四、儿子了不起。(6分钟)

  默读13自然段到最后,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你又从哪儿读出了儿子了不起?(鼓励同学、“让”同学先走。)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抓住了儿子语言读出了儿子的自信。)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你也抓住了儿子语言读出了儿子的勇敢。)

  结合板书,小结: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时刻记着父亲的爱的承诺,鼓励自己和同伴战胜困难去等待生的希望;当获救时,他又让同伴先出去,一般孩子能做到吗?不能,儿子阿曼达是多么——了不起!

  五、总结延伸“爱”。(6分钟)

  父亲对儿子爱的承诺(板书:),支撑自己不畏艰难,不分昼夜挖掘儿子,他是多么的坚定、坚韧;儿子因为父亲的爱的诺言,在危难中获得自信、变得勇敢。这对父子都因为记着爱的诺言,他们创造了奇迹,延续了幸福。这是一对多么了不起的父与子呀!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这对了不起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同学们,伟大的父亲谱写了惊人的神话。

  我们深深领略了这(指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他们真是一对(指板书)——了不起的父与子!

  学到这里,你想对父亲或儿子说点什么?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汇报写话。

  推荐文章:

  父爱是人间美丽的亲情。不是吗?有诗为证(课件):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zhuó)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高尔基也曾深情地赞美:“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地震无情,父亲有爱。这种父爱是通过特殊环境和特定事件来体现的。其实,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父爱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课后请同学去读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所写的《父亲的爱》。读的时候,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去细细体味,看看这两篇文章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父爱的,到时我们再交流交流。

  板书: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语言坚定自信

  动作挖……了不起

  外貌坚忍勇敢

父与子课件 篇11

   一、 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二、说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了不起。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环境面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

   三、说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十分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四、说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五、说教学过程

  1、读本单元的导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了不起的父子)

  (本环节是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3、质疑问难:

  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这场巨大的灾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齐读,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为什么父亲了不起?

  为什么儿子了不起?

  为什么这对父子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本环节以重点段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围绕重点段进行质疑。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为学习下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4、体会父亲“了不起”)

  请同学们默读2—11自然段,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了不起,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认真读仔细体会。

  (本环节,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词句,仔细读体会父亲挖掘废墟困难之大、时间之长,还可将课文中其他人物与父亲作比较,通过细读这个重点,体会父亲爱子情深,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的品质。说明他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5、体会儿子“了不起”

  那么请同学们自由读12—22自然段,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儿子了不起?

  (本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正是由于小阿曼记住了父亲的话,因而在困难面前有信心,有勇气,最终战胜困难。带领其他同学走出废墟,证明了这位儿子的确“了不起”)

  6、(出示插图)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团聚了,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都哭了,他们为什么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最后让学生明白亲情让他们幸福,是信守诺言让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7、拓展练笔:

  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父母,再次体会对父母的爱。

   六、学习方法。

  1、找 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找那些描写父子动作,语言,的句子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深入的体验。

  2、读 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读”,通过引导、联想等一系列方式,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3、说 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说”,通过探讨,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

  4、写 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写”,让学生把充沛的情感积累化为书面语言。

   七、教学板书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子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了不起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以上就是时光允我伴你到老为大家整理的《父与子课件》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musicbooks.cn/90775.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0)
打赏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上一篇 2023年5月28日 下午12:01
下一篇 2023年5月30日 下午12:01

相关推荐

  • 送给朋友的新年祝福语简短2022

      在新的一年里好事多多!开心每一秒,快乐每一天,幸福每一年,健康到永远!元旦离我们不远了,这一天朋友之间除了送祝福还是送祝福。不过在选择元旦祝福时,也要清楚这句是否适合自己。那么你收集了多少优秀的元旦祝福语?经过收集,音乐热评网整理了送给朋友的新年祝福语简短202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祝福语 2022年12月28日
    730
  • 祝福春节祝福短信19句

      “good start in the New Year.”当自己心情非常好的时候,我们通过句子表达我们自己。任何感受或想法都可以用短句表达。你还在为句子的撰写工作劳心伤神嘛?于是,栏目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祝福春节祝福短信。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祝福语 2023年1月3日
    450
  • 公司感恩节文案简短30句

      在信息交互工具广泛使用的年代,分享和转发一些文案或短句在社交平台上很常见。有时句子可以让表达的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如果你有任何关于“公司感恩节文案简短”的问题下面的信息会是答案,供大家借鉴,希望句子可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资料 2023年4月27日
    340
  • 考试祝福短信54条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请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相信你能行。~~估计你此时正在整理相类似的句子吧?音乐热评网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考试祝福短信54条,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祝福语 2022年12月9日
    820
  • 中秋节演讲稿200字小学生(合集9篇)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工作中,或多或少都需要演讲,我们不妨预先准备好一份简洁的演讲稿。演讲稿的文字需要通俗易懂,一篇演讲稿最重要的部分要怎么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演讲稿200字小学生精选”,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演讲稿 2022年12月9日
    730
  • 体育生高考简短祝福语67句

      “当离别拉开窗帘,当回忆睡在胸前,要说再见真的很伤感,只有爱依旧灿烂!友谊万岁!”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网上分享高质量的文案是常有的事,不管我们此刻心情如何或许都能找到自己所需的句子。表达心情的好句子你知道吗?编辑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体育生高考简短祝福语,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祝福语 2022年12月17日
    770
  • 2022秋季开学典礼发言稿(精选8篇)

      岁月在不经意中流逝,新学期的钟声已经敲响,每个学校都会有的大型集会——开学典礼,发言稿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你知道一篇优秀的发言稿要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秋季开学典礼发言稿(精选8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演讲稿 2022年12月8日
    970
  • 党员个人思想汇报简短范文(精选5篇)

      党员思想汇报要怎么写,很多人不会写党员思想汇报怎么办,那么在这里音乐热评网小编给大家整理党员个人思想汇报简短范文(精选5篇)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申请书 2022年12月11日
    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