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快速背扬琴简谱的方法
- 2、送别简谱
- 3、求扬琴落花夜的简谱
- 4、求扬琴笛子合奏《夜深风竹敲秋韵》的简谱
- 5、扬琴使用简谱还是五线谱??
快速背扬琴简谱的方法
记谱是每个乐手必须的一项工作。从扬琴的谱来说,个人认为有的谱很连贯、打起来读起来都很顺手、顺嘴也容易记,可有的曲变化比较大的旋律节奏不是很明显的,就不好记,尤其是遇到两个声部的曲子时,上声部为主旋律、下声部为分解和旋的谱子时,更是难记,一到两个旋律交叉演奏时,更含令人头疼。下面有几个建议供你参考吧:1不要单独刻意地去背谱,要边练边记,2.练习时最好以两小节或四小节为好、不要太长或太短,3.练习时不要追求速度,可把速度放慢一些,主要是记谱子,4.找出曲子的基本规律比如快慢、转调、找出乐句,每个乐句表达的情感意思,5.视奏能比较流利的奏下来后,要开始试着背打,个别地方记不住时可看一下加深认象,时间长一点就记住了。 总之记谱是很累的,每个人快慢都不一样,主要是努力记、找谱子的规律特征,能帮助你记忆。
送别简谱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下面是我整理的送别简谱大全,欢迎阅览。
送别简谱1
送别(扬琴伴奏谱)胡琴乐谱该歌谱演奏者为黄玲,歌曲名称为送别,歌谱类型为胡琴乐谱。
胡琴, 琴类一种,因为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古代汉人称谓北方少数民族为“胡”,从北方传过来的琴,因此而得名。
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
古称胡尔。
蒙古族俗称西纳干胡尔,意为勺子琴,简称西胡。
元代文献称其为胡琴。
汉语直译为勺形胡琴,也称马尾胡琴。
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柔和浑厚,富有草原风味。
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尤以东部科尔沁、昭乌达盟一带最为盛行。
后有同名人物,在该领域有一定贡献的有南京医科大学教授胡琴等。
简介
胡琴,又称乡胡、稽(同奚)琴。
历史悠久、形制古朴。
发音柔美,音色动听。
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
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唐宋时期的胡琴曾传入朝鲜。
朝鲜成伣编《乐学轨范》(有1494年序)载:“……以黜檀花木(刮青皮)或乌竹海竹弓马尾弦,用松脂轧之。按用左手,轧用右手,只奏乡乐。”
历史
胡琴在唐宋时期,既是拉弦、又是弹弦乐器,两种演奏方法兼而有之。
与陈旸同一时代的北宋文人欧阳修,在他的《试院闻胡琴作》一诗中写道:“胡琴本出胡人乐,奚奴弹之双泪落。”
演奏方法则是弹拨,没有“用竹片轧之”的含意。
在另一首诗中有着颇为详尽的记载:“奚人作琴便马上,弦以双茧绝清壮。高堂一听风雪寒,坐客低回为凄怆。深入洞箫抗如歌,众音疑是此最多,可怜繁手无断续,谁道丝声不如竹。”这里显然描写的是两弦弹拨乐器胡琴。
可见,唐宋两代,胡琴正处于由弹弦乐器向拉弦乐器过渡的时期。
宋代的胡琴又称稽琴。
宋代高承公元1080年撰辑的《事物纪原》中有:“杜挚赋序曰:秦末人苦长城之役,弦鼗而鼓之,记以为琵琶之始。按鼗如鼓而小,有柄,长尺余。然则击弦于鼓首而属之于柄末,与琵琶极不仿佛,其状今稽琴也。是稽康琴为弦鼗遗象明矣。”照此记述,稽琴在北宋之时,仍靠弹拨琴弦来发音,而不是轧弦发音的拉弦乐器。
在宋代陈元靓《事林广记》(卷八)中,则明确地记载着稽琴是拉弦乐器。
文中说:“稽琴本稽康所制,故名稽琴。二弦,以竹片轧之,其声清亮。”把稽琴归于公元3世纪的稽康所制,显然是伪托古人的一种附会,这可能是陈氏效其“阮咸造阮”之说吧。
同是宋人,又同是记述稽琴,却记载着两种不同的演奏方法。
这充分说明,宋代稽琴仍处于由弹弦乐器向拉弦乐器的过渡阶段。
宋代晚期,中国北部边疆地区已经开始使用以马尾作为弓毛拉弦擦奏的乐器了。
在陕西榆林石窟第十窟的壁画中,画有一飞天用马尾弓拉奏卷首、二轸、二弦、圆筒形琴筒的乐器。
此窟年代约当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时期,即与中原的宋代相交错。
在山西省繁峙县岩山寺的经幢(为“特赐广济大师之塔”)上,有一线刻乐器图形,一人正盘腿而坐,手持马尾弓拉奏。
有关学者认为,繁峙在元代之前即为蒙古管辖,并以大元为年号,此经幢为“大元二十三年十月十日”建成,即公元1236年,也正值宋代末年。
上述两处之乐器图像,均与今日之二胡维妙维肖。
这种用马尾弓代替竹片擦弦发音的乐器,是中国北方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的少数民族的创造,它是拉弦乐器向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南宋之时,胡琴类拉弦乐器开始走上发展时期。
中国大批制造乐器用的丝弦,也始于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之际,故丝弦有“杭弦”之称。
在当时文人的笔记、小说里也不时提及,在《绿窗新语》中的“金彦游春遇春娘”故事里,就写有:“金彦与何俞出城西游春,见一庭院华丽,乃王太尉庄。贯酒坐阁子上,彦取二弦轧之,俞取箫管合奏。”这“二弦”即是与胡琴形制十分相似的拉弦乐器。
明代,胡琴类拉弦乐器随着戏剧和曲艺的兴起而有所改进和发展,演奏形式也多种多样。
从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尤子求的《麟堂秋宴图》画卷中,就可以看到一种由胡琴、箫管和拍板三种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图中所绘的胡琴,是龙首、卷颈、二弦、马尾弓,而且有了用以固定弦长的千斤。
这在陈旸《乐书》中的胡琴图上是没有的,但也保留着胡琴的较短琴筒、置轴方向和拴弦方法。
它较南宋《绿窗新语》中的二弦有了较大进步,与今日的朝鲜族胡琴和我国福建地区流行的南音二弦已较为接近。
朝鲜音乐家成伣编朝鲜古籍《乐学轨范》(1494年序)中载有:“胡琴,以黜檀花木(刮青皮),或乌竹、海竹弓马尾弦,用松脂轧之。按用左手,轧用右手,只奏乡乐。”可见,胡琴在明代已传入朝鲜。
清代,胡琴用于宫廷的瓦尔喀部乐和庆隆乐中,而前者还要使用四件胡琴演奏。
据民间传说,胡琴是经东胡人之手传入牡丹江镜泊湖一带及东镜城等地的。
后来成为朝鲜族人民所喜爱的拉弦乐器。
送别简谱2
送别扬琴谱该歌谱演奏者为李叔同,歌曲名称为送别,歌谱类型为扬琴谱。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于1941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
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歌曲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创作背景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送别简谱3
送别 (电影《城南旧事》插曲)口琴谱该歌谱演奏者为约翰·P·奥德威,歌曲名称为送别,歌谱类型为口琴谱。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于1941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
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创作背景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歌曲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别简谱4
送别(高伟编合唱版)合唱谱该歌谱演奏者为李叔同,歌曲名称为送别,歌谱类型为合唱谱。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于1941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
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创作背景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庞德·奥特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送别简谱5
送别(奥德维作曲版、一四指伸张练习)小提琴谱该歌谱演奏者为奥德维,歌曲名称为送别,歌谱类型为小提琴谱。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歌曲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歌曲鉴赏
《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求扬琴落花夜的简谱
234 2345432 121 234 2345432 1(67间-半音)6
234 2345432 121 432 254312
45615 43 23 456 4322″1″ 432 2″ 2″1″1″
543 21232 543 21235 543 21 23 53 1″76
543 21232 543 21231 234 66561″6 4″3″2″
4343 34344 4343 155434
5(5^4)5(5^4)3(5^4)5(5^4)
1″1″5 4(2^3)5
234 2345432 121 234 2345432 1(6^7)6
234 2345434566 55 5 66 6677
543 21232 543 21235
543 2123533 1″76
543 21232 543 212231 234 66 56 1″6 4″3″2″
52″2″5 56 52″2″5 52″2″5 56 55 66
52″2″5 56 52″2″5 52″2″5 56 55 66
52″2″5 56 52″2″5 52″2″5 56 55 66
52″2″5 56 52″2″5 52″2″5 56 55 66 65
13
求扬琴笛子合奏《夜深风竹敲秋韵》的简谱
Tempo:4/4
Key:
夜深风竹敲秋韵(Ⅰ)
Bamboos In Autumn Night
Date:February 11th, 2003.Am 05:33
作曲:Mickey H./编曲:周志宏
C
. 3 32 3 5
.
G
2 21 2 3
Am
1 12 1 3
.
Em
5 - - 56
. ..
F
1 12 1 6
.
Em
5 56 5 3
D7
2 21 6 3
.
G
2 - - -
C
3 32 3 5
G
2 21 2 3
Am
1 12 1 3
.
Em
5 - - 56
. ..
F
1 23 1 6
.
C
﹒
5 61 5 3
G
2 35 3 6
.
C
1 - - -
F
﹒
6 65 6 1
Em
5 32 3 -
Dm7
2 21 26 12
.
C
3 - - -
夜深风竹敲秋韵(Ⅱ)
The Bamboos In Autumn Night
F
﹒
6 65 6 1
C/E
35 32 1 -
Dm7
65 61 26 53
.. .
G
2 - - -
C
3 32 3 5
G
2 21 2 3
Am
1 12 1 3
.
Em
5 - - 56
. ..
F
1 12 1 6
.
Em
5 56 5 3
DmG11
23 53 2 6
.
C
1 - - -.
.
尊前拟把归期说简谱扬琴,未语愁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简谱扬琴,此恨不关风与月!
骊歌且莫翻新阙简谱扬琴,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宋.欧阳修《玉楼春》——
别後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简谱扬琴?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宋.欧阳修《玉楼春》——
扬琴使用简谱还是五线谱??
中国的民族乐器都使用简谱 但是西洋乐器都是五线谱 所以扬琴使用简谱
关于简谱扬琴和扬琴简谱符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以上就是不美不萌为大家整理的《简谱扬琴,扬琴简谱符号》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musicbooks.cn/83937.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