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黄河大合唱》的全部乐章歌词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朗诵词: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
你渡过黄河吗?
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
歌词:
咳哟!划哟……乌云啊,遮满天!
波涛啊,高如山!冷风啊,扑上脸!
浪花啊,打进船!咳哟!划哟……
伙伴啊,睁开眼!舵手啊,把住腕!
当心啊,别偷懒!拼命啊,莫胆寒!
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行船好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
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哟!划哟……
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
划哟!冲上前!咳哟!咳哟!哈哈哈哈……
我们看见了河岸,我们登上了河岸,心啊安一安,气啊喘一喘。
回头来,再和那黄河怒涛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咳!划哟……
第二乐章:《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崇高!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着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朗诵词:
黄河!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里,我们要在你的面前,献一首长诗,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跳跃着,像一条飞龙,日行千里,注入浩浩的东海。
虎口龙门,摆成天上的奇阵;
人,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就是毒龙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在十里路外,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象烧着漫天大火,使你感到热血沸腾;
其实凉气逼来,你会周身感到寒冷。
它呻吟着,震荡着,发出十万万匹马力,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
啊,黄河!河中之王!
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发起怒来,赛过千万条毒蟒,它要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堤防;
于是黄河两岸,遭到可怕的灾殃: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
使千百万同胞扶老携幼,流亡他乡,挣扎在饥饿线上,死亡线上!
如今两岸的人民,又受到了空前的灾难:东方的海盗,在亚洲的原野伸张着杀人的毒焰;
于是饥饿和死亡,像黑热病一样,在黄河的两岸传染!
啊,黄河!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你亲眼看见,这五千年来的古国遭受过多少灾难!
自古以来,在黄河边上展开了无数血战,让垒垒白骨堆满你的河身,殷殷鲜血染红你的河面!
但你从没有看见敌人的残暴如同今天这般;
也从来没有看见黄帝的子孙像今天这样开始了全国动员。
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
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
啊,黄河!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古往今来,在你的身边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
但是,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
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
英雄的故事,像黄河怒涛,山岳般地壮烈!
啊,黄河!你可曾听见在你的身旁响彻了胜利的凯歌?
你可曾看见祖国的铁军在敌人后方布成了地网天罗?
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不让敌人渡过!
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埋葬在滚滚的黄河!
啊,黄河!你奔流着,怒吼着,替法西斯的恶魔唱着灭亡的葬歌!
你怒吼着,叫啸着,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
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
第四乐章:《黄水谣》
朗诵词:
是的,我们是黄河的儿女!
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地接近胜利。
但是,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
不信,你听听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合唱:
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
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
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
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
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
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
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朗诵词: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但是,人们难道永远逃亡?
你听听吧,这是黄河边上两个老乡的对唱。
对唱、合唱:
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
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
我问你,在家里,种田还是做生意?
拿锄头,耕田地,种的高粱和小米。
为什么,到此地,河边流浪受孤凄?
痛心事,莫提起,家破人亡无消息。
张老三,莫伤悲,我的命运不如你!
为什么,王老七,你的家乡在何地?
在东北,做生意,家乡八年无消息。
这么说,我和你,都是有家不能回!
仇和恨,在心里,奔腾如同黄河水!
黄河边,定主意,咱们一同打回去!
为国家,当兵去,太行山上打游击!
从今后,我和你一同打回老家去!
第六乐章:《黄河怨》
朗诵词:
朋友!我们要打回老家去!
老家已经太不成话了!
谁没有妻子儿女,谁愿意遭受敌人的蹂躏?
有良心的中国人哪!你听听一个妇人悲惨的歌声。
女高音独唱:
风啊,你不要叫喊!
云啊,你不要躲闪!
黄河啊,你不要呜咽!
今晚,我在你面前哭诉我的仇和冤。
命啊,这样苦!生活啊,这样难!
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
我和你无仇又无冤,偏让我无颜偷生在人间!
狂风啊,你不要叫喊!
乌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的水啊,你不要呜咽!
今晚,我要投在你的怀中,洗清我的千重愁来万重冤!
丈夫啊,在天边!地下啊,再团圆!
你要想想妻子儿女死得这样惨!
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算!
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朗诵词: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
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多声部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朗诵词:
听啊:珠江在怒吼!扬子江在怒吼!
啊!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
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
发出你战斗的警号吧!
合唱:
怒吼吧,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
向着全世界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啊!
五千年的民族,苦难真不少!
铁蹄下的民众,苦痛受不了!
重复:
受不了……
但是,新中国已经破晓;
四万万五千万民众已经团结起来,誓死同把国土保!
你听,你听,你听:松花江在呼号;
黑龙江在呼号;珠江发出了英勇的叫啸;
扬子江上燃遍了抗日的烽火!
啊!黄河!怒吼吧!怒吼吧!怒吼吧!
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扩展资料
1、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
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长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与此同时,以其所负载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在海外华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犹如一位战功累累的元勋,继续驰骋在国内外乐坛,成为中华民族傲人的艺术财富。
《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并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首演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二十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煤油桶制成,打击乐器有脸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摇晃选成效果……
这支原始的队烘托着40多位势血青年放声高唱,《黄河大合唱》从此传遍了延安,传遍了中国,飞向了世界,此起彼伏,回响不绝,震撼人心,经久不衰。毛主席看了演出后,特别高兴,站起来使劲鼓掌,连声说:“好!好!好!”周总理也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
2、《黄河大合唱》有五个版本
一个是“延安版本”,是冼星海在延安用简谱写的。因为当时延安条件非常艰苦,要组成一个真正的管弦乐队是不可能的。当时只有几把小提琴,剩下的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吉他、口琴之类的乐器,大多数人都不能识五线谱,所以就用简谱。
第二个版本是“苏联版本”、是冼星海在前苏联重新配器的一个版本,在主旋律及声部上也作了一些调整。
第三个版本是“上海乐团版本”,就是李焕之1987年根据冼星海的“苏联版本”为上海乐团改编的一个版本。
第四个版本是“中央乐团版本”是1975年严良堃等人根据冼星海的延安版本重新配器的版本。这个版本影响最大,传播最广。今天,大家能听到的就是这个版本。
第五个版本是钢琴伴奏版本。这个版本是由瞿维来编订的,主要是为演出方便而改编的。
3、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次演,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
《黄河大合唱》1939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由邬祈零指导)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
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音乐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艺术性为中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
4、冼星海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广州府番禺县(现属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其作品中《黄河大合唱》最广为人知。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最后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
5、冼星海救亡创作
1935年,冼星海毕业回国,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创作大量群众歌曲,并为进步电影《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作曲。
同时,受著名教育学家、会计学家潘序伦和上海文化界救国会邀请,与吕骥、何士德等人建立了创办的立信会计学校(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音乐训练班,培养了诸如麦新、孟波、杨祚铭、邹伯宗、鲁剑光等一批音乐人才,为抗日救国时期音乐艺术在国内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后又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并赴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救亡歌咏运动。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上海话剧界战时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文艺宣传。
一次,冼星海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的活动。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对峙时剑拔弩张。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政治上,他追求进步,并于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也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在场的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
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5元津贴,而当时朱德总司令每月津贴只有5元。另外,鲁艺的助教有6元,教员有12元。冼星海每星期能吃两次肉,两次大米饭,每餐多加一个汤。这些都体现了党组织对特殊人才的尊重。
6、冼星海病逝苏联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临行前,毛泽东在家中请他吃饭并饯行。1941年6月22日随着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断而未成,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
在供应十分困难的战时条件下,他相继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一交响乐”)、《神圣之战》(“第二交响乐”)、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交响诗《阿曼该尔达》和以中国古诗为题材的独唱曲。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1945年初,苏联有关方面将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医院接受治疗。刚住进医院,冼星海便开始创作管弦乐《中国狂想曲》。
但病魔无情,虽然在李立三的奔波下,得到联共(布)领导人斯大林批示,在苏联国际救济总会协助下,冼星海入住莫斯科一家医院,但由于患严重血癌,沉疴积疾,医生回天无力,于1945年10月30日病逝,年仅40岁,李立三夫妇为其料理后事,与苏方一起为其举行隆重安葬仪式。致悼词的是后来为《莫斯科——北京》谱曲的苏联著名音乐家穆拉杰利。
冼星海被安葬在莫斯科近郊公墓,骨灰盛放于一灰色大理石小匣,匣子正中镶着音乐家的一张椭圆形照片,周围环绕缎制花束,下刻金色俄文:中国作曲家、爱国主义者和共产党员:黄训(赴苏联后用母姓)。
1945年11月14日,延安各界为冼星海举行追悼会。
7、人格品质
冼星海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而艰苦。在短暂的40年生命历程中,他经历了从一个普通贫苦船工的子弟,到音乐家,再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转变。冼星海之所以能够达到人生较高的境界,与他自身的经历、能力、思想境界追求以及自身的品格、作风等有直接的关系。冼星海的人格品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刚毅坚韧,自强不息。这是冼星海人格品质中最突出的特质。冼星海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积弱积贫的年代,国家民族的不幸使每个中国家庭的生活更加艰难。冼星海从小父亲早亡,只依靠母亲做零工养家度日,这正是上个世纪初中国千百万家庭生活的缩影。
但冼星海没有因为家贫缺衣少食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生活习惯,养成了刚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品质。所以,他能在粮食不足、营养不良、抱病的情况下,自我激励,写出了举世闻名的《黄河大合唱》。
(二)志存高远。做人要胸怀大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教育其弟子做“修身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之人。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理想的道德人格应该能“传道济民”。这些古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贫寒出身的子弟去执著地追求理想,并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这种理想道德人格在冼星海身上也得到了极好体现,冼星海虽然出身贫寒,但志存高远,他的人生理想是创作出中国的交响乐,使中国成为世界音乐强国。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他只身到法国勤工俭学,生活艰苦,以至于几度饿昏过去,但却义无反顾,并最终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为理想的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求真务实。一是他对中国大众文化的现实需要方向上的正确判断和把握,开创了中国大众的革命音乐的创作道路;二是他探索出了中西结合的有鲜明民族特色、为人民所能接受的民族音乐创作之路。从1935到1940年的5年间,冼星海写出了几百首抗战歌曲,为民族解放运动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曲家的作品要让人民接受就必须采用人民熟悉的音乐语言,冼星海深入挖掘民族音乐语言,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和喜爱。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大合唱(冼星海、光未然创作组曲)
黄河颂的资料
一、整体把握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第二节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二、问题研究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练习说明
一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歌词。
这首歌词以气势取胜。朗诵时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感情,如果能够调动学生产生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就可以产生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诵读。不宜过多过早对学生施加朗读技巧的训练指导。
二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歌词内容。教师应注意题目中包含的两个深浅不同的层次。第一问是从表层设问,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第二问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的目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三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体会诗歌的两种美学风格——崇高与优美。但在教学实际中,不必过分在术语上纠缠,应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感知来把握这两类诗的特征。
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属于这类风格;上学期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则属于委婉含蓄的诗。
教学建议
一、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二、教学设计
1.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3.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4.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5.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有关资料
一、作者介绍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二、我怎样写《黄河》 (冼星海)
《黄河》的创作,虽然是在一个物质条件很缺乏的延安产生,但它已经创立了现阶段新型的救亡歌曲了。
过去的救亡歌曲虽然发生很大效果和得到广大群众的爱护,但不久又为群众所唾弃。因此,“量”与“质”的不平衡,就使很多歌曲在短期间消灭或全失效用。
《黄河》的歌词虽带文雅一点,但不会伤害它的作风。它有伟大的气魄,有技巧,有热情和真实,尤其是有光明的前途。而且它直接配合现阶段的环境,指出“保卫黄河”的重要意义。它还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1.《黄河船夫曲》
你如果静心去听,你可发现一幅图画,像几十个船夫划船,画面上充满斗争的力量。歌曲有两种情绪是值得注意的:开首的紧张情绪,是船夫们渡黄河时和波涛挣扎的情形,他们唱“划哟冲上前”,“乌云遮满天……”,“浪花打进船,伙伴哪!睁开眼!舵手啊!拉住腕!……拼命哪!莫胆寒!”“行船好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最后一段是比较轻快一点。在他们没有渡过黄河以前,他们充满愉快与光明。经过他们一阵大笑以后,情绪已达到安慰和安心的境地,气也可以喘一喘了。
2.《黄河颂》
是用颂歌的方法写的,大都带有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
3.《黄河之水天上来》
是一首朗诵歌曲,我用三弦作伴奏,歌词的内容全由三弦表达出,不是大鼓的伴奏方法,也不是普通的京调伴奏方法。欧洲有一种歌词与伴奏独立的歌曲,由曲作者沃尔夫(Wolf)的提倡而完成。但中国歌曲用三弦来伴奏而表达歌词的内容,又可独立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尝试。三弦的调子里,除了黄河的波浪澎湃声外,还有两个调蕴藏着:一个是《满江红》,另一个是《义勇军进行曲》。但只有一点,而没用全曲(这是由于曲调组织的关系)。
4.《黄河对口曲》
是用民歌形式(用山西音调)写的,最后三段二部合唱是用甲乙的主调配合起来的。三弦和二胡代表甲乙的对唱和合唱。还有,过门比较轻松而有趣。唱的人宜用动作去帮助歌曲的传达,更觉生动。
5.《黄水谣》
是齐唱的民谣式歌曲。音调比较简单,带痛苦和呻吟的表情。但与普通一般只是颓废不同,《黄水谣》里面还充满着希望和奋斗!
6.《黄河怨》
代表妇女被压迫的声音,被污辱的声音。音调悲惨缠绵,是含着眼泪来唱的一首悲歌。假如唱的人没有这种感情,听众必然没有同感的,而这应是值得注意的。
7.《保卫黄河》
是一首轮唱曲,从两部起至四部轮唱。每一句开头都要有力,而且要健康地、乐观地唱出。这是全用中国旋律写的。到三部至四部轮唱时,内中有“龙格龙格龙”,是轮唱的伴唱,唱时要唱出风格才有趣。整个是非常有力和雄伟,一起一伏,变化无穷,只是要留意不停地把旋律唱出。
8.《怒吼吧!黄河》
是一首四部的大合唱,里面有二、三、四部不同声部的组合。曲调是诚恳和雄厚,但充满热血和鼓励,是《黄河》一个最重要的主调。最后两句:“向着全中国受难的大众,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们,发出战斗的警号!”要不断地唱三、四、五次,直至听众有了同感才转到结尾。最好用军号吹奏主调,用战鼓伴奏,更可表现“黄河”的伟大。它的怒吼启发着全世界的受难大众和劳动的人们。
《黄河》的做法,在中国是第一次尝试。希望爱护中国新音乐运动的群众给我一个指导,使我得了鼓励,更努力去创作。
(摘自《冼星海全集》)
三、《黄河大合唱》的诞生(光未然)
一位朋友自北美来电话约稿,以《黄河大合唱》的诞生为题,要我为《华语快报》撰文,以配合中国伟大作曲家冼星海的这部艺术作品在香港“黄河音乐节”隆重上演。围绕这个题目,我早写过回忆录,要说的都说过了。而盛意难却,虽是限题限时作文,也该再试试看。我要借此机会,热烈祝贺“黄河音乐节”取得丰硕成果。香港文化界盛情邀请而我因事未能前往,也借此表示谢意和歉意。
早在1937年春天我和星海在上海结识的时候,他已经大发宏愿,要通过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表现我们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奋斗,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胜利的确信。他把这一宏愿灌注到他正在写作的《民族交响乐》中。抗战爆发了,这是全中国人民热情奔放的时代,作家艺术家更处于热情奔放的潮头。他写了很多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爱国歌曲,更希望通过声乐艺术的长篇巨著以表现自己的宏愿。这说明《黄河大合唱》的诞生,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作曲家蕴蓄已久的内在要求。
回想起来,作曲家反映时代要求的宏愿,也正是中国作家艺术家共同的心愿,我也并不例外。1938年秋冬,我和抗敌演剧第三队的同志们一起,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两岸行军。在敌后游击根据地活动。中国雄奇的山川,游击健儿们英勇的身姿,时刻强烈地感动着我,我在心头酝酿着一个篇幅较大的朗诵诗《黄河吟》。稍后在延安治病写诗时,接受星海和演剧三队同志们的建议,改写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现在可以补充的是,当时有两个印象,强烈地直接激发了胸中蕴蓄的诗情。一个是渡过黄河险滩时船夫们驾驶方舟(确确实实是方舟)同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这已经在《黄河船夫曲》中有所表现和发挥了。当时,同舟共济的邬析零同志记录下来的船夫号子,曾经是星海作曲时的重要参考。再一个是行经山西吉县以北的壶口(虎口)看黄河激流堕入悬崖深渊形成尼亚加拉大瀑布式的壮美图景。这是著名的“黄河冒烟”“陆地行舟”(船过此处要在陆上绕行一段)的地方。我被这大自然的奇观惊呆了。我把当时的印象如实地写进朗诵歌曲《黄河之水天上来》(大合唱第三首)中,我说“如实地写”,因为确实“从十里路外”,可“仰望它的浓烟上升”,它确实“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这里描述的历史上西北人民无尽的苦难,当时“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穿插在敌人后面”的奇异场面,也都是真实的。《黄河大合唱》八首歌曲的这个第三首,被写成一首朗诵歌曲,这在词曲作者都是有意的尝试。星海写道:“中国歌曲用三弦来伴奏能表达歌词的内容,而又可独立自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的尝试。”(《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我以为应当这样尝试发挥艺术的效果。
全国解放后,《黄河大合唱》在首都多次正式演出,都忽略了朗诵歌曲《黄河之水天上来》,我对此表示遗憾。朗诵歌曲表演时难度较大。他们怕处理不好,影响了整个演出的效果。1939年4月在延安首次两场演出,是由我带病朗诵的,当时伴奏条件也比较简朴。后来在延安演出,解放前在南北各大城市业余演出,都是八首歌曲一气呵成的完整演唱,并未因第三首难于处理砸了锅。现在的专业团体的高水平演唱,各方面的条件比过去强得多。我希望艺术家们克服困难,希望听到大合唱全曲的完整演出。
我现在还记得,1939年2月的一个晚上,延安交际处一个宽大窑洞里,抗战演剧第三队30位同志共度愉快的农历除夕。我应邀从二十里铺的医院赶来参加这个晚会。星海同志也应邀参加了。在明亮的煤油灯下,我站起来作了几句说明,然后很带感情地一气朗诵了全部四百多行的《黄河》歌词。同志们以期待的眼光聚精会神地谛听着。掌声刚落,星海同志霍地站起来,把歌词抓在手里,说:“我有把握写好它!”接着是更热烈的掌声,杂以欢呼,祝贺这诗与音乐的心灵的契合。
《黄河大合唱》主要是音乐艺术的成就。歌词为实现作曲家的宏愿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痛惜天才的作曲家过早地离去!要是他活到今天——当然是80高龄了,听到他的歌声至今还在大河上下、天南海北鼓舞着炎黄子孙团结奋起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那该多好啊!要是他还活着,在他正常延续的后40年中间,他该写出多少不朽的时代乐章啊!想到这里,越发感到我们损失之大!越发激励年轻一代的有志之士,急起直追,弥补我们的重大损失,并且以超越前人的新创造,为新中国增添新的光彩!
(原载1985年8月28日纽约《华语快报》)
四、《黄河》本事(光未然)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
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乡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黄河大合唱
曲谱地址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咳哟!划哟…… 乌云啊,遮满天! 波涛啊,高如山! 冷风啊,扑上脸! 浪花啊,打进船! 咳哟!划哟…… 伙伴啊,睁开眼! 舵手啊,把住腕! 当心啊,别偷懒! 拼命啊,莫胆寒! 咳!划哟!咳!划哟! 咳!划哟!咳!划哟!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行船好比上火线, 团结一心冲上前! 咳!划哟!咳!划哟! 咳!划哟!咳!划哟! 咳哟!划哟!…… 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 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 咳哟!咳哟! 哈哈哈哈…… 我们看见了河岸, 我们登上了河岸, 心啊安一安, 气啊喘一喘。 回头来, 再和那黄河怒涛 决一死战!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 咳!划哟……
第二乐章:黄河颂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
排山倒海,
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
使人肝胆破裂!
这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
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
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东山,
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
跳跃着,
象一条飞龙,
日行万里,
注入浩浩的东海。
虎口—龙门,
摆成天上的奇阵;
人,
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
就是毒龙
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从十里路外,
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
象烧着漫天大火,
使你热心沸腾;
其实—
凉气逼来,
你会周身感到寒冷。
它呻吟着,
震荡着,
发出十万万匹马力,
摇动了地壳,
冲散了天上的乌云。
啊,黄河!
河中之王!
它是一匹疯狂的野兽啊,
发起怒来,
赛过千万条毒蟒,
它要作浪兴波,
冲破人间的堤防;
于是黄河两岸,
遭到可怕的灾殃:
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
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
使千百万同胞
扶老携幼,
流亡他乡,
挣扎在饥饿线上,
死亡线上!
如今
两岸的人民,
又受到空前的灾难:
东方的海盗,
在亚洲的原野,
放出杀人的毒焰;
饥饿和死亡,
象黑热病一样,
在黄河的两岸传染!
啊,黄河!
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
你亲眼看见,
这五千年的古国
遭受过多少灾难!
自古以来,
在黄河边上
展开了无数血战,
让垒垒白骨
堆满你的河身,
殷殷鲜血
染红你的河面!
但你从没有看见
乱人的残暴
如同今天这般;
也从没有看见
黄帝的子孙
象今天这样
开始了全国动员;
在黄河两岸,
游击兵团,
野战兵团,
星罗棋布,
穿插在敌人后面;
在万山丛中,
在青沙帐里,
展开了英勇的血战!
啊,黄河!
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
古往今来,
在你的身边
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
但是,
你从不曾看见
四万万同胞
象今天这样
团结得如钢似铁;
千百万民族英雄,
为了保卫祖国
洒尽他们的热血;
英勇的故事,
象黄河怒涛,
山岳一般地壮烈!
啊,黄河!
你可曾听见
在你的身旁
响彻了胜利的凯歌?
你可曾看见
祖国的铁军
在敌人后方
布成了地网天罗?
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
不让敌人渡过!
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
埋葬在滚滚的黄河!
啊,黄河!
你奔流着,
怒吼着,
替法西斯的恶魔
唱出灭亡的葬歌!
你怒吼着,
叫啸着,
向着祖国的原野,
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
胜利的凯歌!
第四乐章黄水谣
黄水奔流向东方,
河流万里长。
水又急,
浪又高,
奔腾叫啸如虎狼。
开河渠,
筑堤防,
河东千里成平壤。
麦苗儿肥啊,
豆花儿香,
男女老少喜洋洋。
自从鬼子来,
百姓遭了殃!
奸淫烧杀,
一片凄凉,(凄凉)
扶老携幼,
四处逃亡,(逃亡)
丢掉了爹娘,
回不了家乡!
黄水奔流日夜忙,
妻离子散,
天各一方!
妻离子散,
天各一方!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张老三,我问你,
你的家乡在哪里?
我的家,在山西,
过河还有三百里.
我问你,在家里,
种田还是做生意?
拿锄头,耕田地,
种的高梁和小米.
为什么,到此地,
河边流浪受孤凄?
痛心事,莫提起,
家破人亡无消息.
张老三,莫伤悲,
我的命运不如你!
为什么,王老七,
你的家乡在何地?
在东北,做生意,
家乡八年无消息.
这么说,我和你,
都是有家不能回!
仇和恨,在心里,
奔腾如同黄河水!
黄河边,定主意,
咱们一同打回去!
为国家,当兵去,
太行山上打游击!
从今后,我和你
一同打回老家去!
第六乐章黄河怨
风啊,
你不要叫喊!
云啊,
你不要躲闪!
黄河啊,
你不要呜咽!
今晚,
我在你面前
哭诉我的仇和冤.
命啊,
这样苦!
生活啊,
这样难!
鬼子啊,
你这样没心肝!
宝贝啊,
你死得这样惨!
我和你无仇又无冤,
偏让我无颜偷生在人间!
狂风啊,
你不要叫喊!
乌云啊,
你不要躲闪,
黄河的水啊,
你不要呜咽!
今晚,
我要投在你的怀中,
洗清我的千重愁来万重冤!
丈夫啊,
在天边!
地下啊,
再团圆!
你要想想妻子儿女死得这样惨!
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算!
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
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靳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怒吼吧,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向着全世界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啊—-!五千年的民族,苦难真不少!铁蹄下的民众,苦痛受不了!(重复)受不了……!但是,新中国已经破晓;四万万五千万民众已经团结起来,誓死同把国土保!你听,你听,你听:松花江在呼号;黑龙江在呼号;珠江发出了英勇的叫啸;扬子江上燃遍了抗日的烽火!啊!黄河!怒吼吧!怒吼吧!怒吼吧!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黄河大合唱简介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关于黄河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及自治区,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曲,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玛多,绕过积石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两岸、大河上下。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从秦汉大统一帝国的建立到北宋皇朝,黄河流域仍然是我国历代的都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生活在大河上下的各族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卓越才能,创造了更加绚丽多彩的文化。
在从秦汉到北宋的一千多年中,黄河两岸的劳动人民,除从事生产劳动外,还筑长城,开运河,修渠道,营造宫殿、寺院、陵墓,进行了巨大的工程建设。一直到现在,黄河流域的地上地下还保存着许多古代建筑和艺术宝库。西安唐代的大雁塔,洛阳的东汉白马寺,陕西的秦始皇陵和汉唐陵墓,河南龙门石窟的石佛等等,都充分显示了古代匠师高超的技术水平,杰出的艺术成就。
结构介绍
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9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历史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 著名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 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 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作者介绍
冼星海,生于一九○五年六月十三日(农历五月十一日),原籍广东番禺,父亲冼喜泰是一个船工,在他出世时已去世,母亲黄苏英是一个农村妇女。冼星海自少依靠祖父生活,六岁时祖父去世,随母亲到南洋,进了一所旧式学校,攻读四书五经。后转到英国人办的英文学校,攻读英文。十一岁转到华侨办的高等小学,读了两年,回到广东,进岭南大学附中,又升入大学,一直以半工读来维持生活。
一九二四年,冼星海学习结束,做过打字员、工人、夜校教员和岭南大学音乐教员。二十一岁那年到北京进北大音乐传习所学理论和小提琴,兼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翌年到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一九二九年离开国立音乐院,加入田汉所组织的南国剧社。
一九三○年,二十五岁的冼星海出国到法国巴黎,随奥伯多菲尔学习小提琴,在巴黎六年,曾进过法国国立巴黎音乐院和丹第(Vincent d”Indy)创办的音乐学校,做过饭店堂馆、修指甲和咖啡店的杂役和音乐师等。他初期的作品如《风》(三重奏),明显地受到当年他跟从过的杜卡(Paul Dukas)及丹第的影响。
冼星海一九三五年夏末回国,改变了创作方向,参加了汹涌澎湃的国防音乐运动,开始写作第一交响曲,并于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但不久就因与公司意见不合而辞职,转入新华影片公司任《壮志凌云》、《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等片的音乐指导。
一九三七年冼星海为《日出》、《大雷雨》等剧作曲配音。“八·一三”事变后,加入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到浙江、河南、湖北等地宣传;年底留武汉,在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与张曙等共同主持武汉抗战音乐运动。翌年十一月,第三厅工作受阻碍,奔赴延安,出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一九三七年初,创作《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牺盟大合唱》等作品。
一九四○年五月,冼星海离延安赴苏联深造音乐,一九四五年四月在病中完成最后的作品《中国狂想曲》,十月三十日病逝莫斯科,享年四十岁。冼星海在苏联的最后五年,完成不少器乐作品,包括有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管弦乐第一组曲《后方》、第二组曲《牧马词》、第三组曲《敕勒歌》、第四组曲《满江红》、交响乐《中国生活》、中国舞曲三首、小提琴与两架钢琴合奏曲《阿曼盖尔德》,而《中国狂想曲》则不幸成为他的“天鹅之歌”。
《黄河大合唱》简介背后的故事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且又最为人熟悉的作品。乐曲诞生于日战前最为惨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汉沦陷后的事,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带着抗敌演剧三队撤退,经过黄河,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翌年一月抵达延安,酝酿已久的诗情便爆发,写成黄河诗章,在农历大除夕作了朗诵演出,当时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深被光未然的朗诵感动,在一个小窑洞内,抱病连续写了六天;同年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四月十三日由邬析零指挥抗敌三队于陕北大礼堂公首演,五月十一日再由冼星海指挥鲁迅演出队演出。
今日已贵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的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回忆当年在延安演出《黄河大合唱》,有这样一段很生动的描述:“在物质条件极缺乏的边区,要组成一个完备的乐队是谈不上的,当时有什么乐器都尽可能地用上,除了三、四把小提琴外,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六弦琴和打击乐器。没有谱架,就用木板搭起当谱架。没有低音乐器,就自己动手制作。你看那乐队的右角,立着一具新的“武器”,那是用汽油铁桶改造的低音胡琴,它发出了雄浑且带有金属共鸣的声音,歌唱黄河的宏伟气概;你再看在这具新式“武器”的侧面,又是一具新型“武器”,它是一个大号的搪瓷缸子,里面摆了十几二十把吃饭用的勺子。当“黄河船夫曲”的朗诵“那么你听吧!”一完,指挥者的手臂一挥,这具新式打击乐器就发出“哗啦哗啦”之声,与管弦、锣鼓齐鸣,配合着合唱队的“咳哟,划哟!……”,烘托出万马奔腾之势。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共分八个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海星作曲。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当年首演共分八段,但不知何故采用三弦伴奏,人声朗诵的第三段《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往往被略去不演。据说是因为战时难找能胜任该段朗诵的演员,便略去不演,久而久之却成为惯例。从创作技术来说,冼星海运用了西方的“康塔塔”形式和合唱和声写作技巧来创作《黄河》;从题材上来说,则将现实和人民的生活,作了艺术性的加工塑造,这使《黄河大合唱》成为一首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感的艺术品。九十年代的今日,跟半个世纪前《黄河》诞生的时代、生活背景虽已完全不同,但此作品对中华民族所起的精神激励却仍然存在,每次唱之听之,仍令人激动,其因在此。
或许在今日重温一下冼星海于一九四三年至四五年间,在苏联所写的“创作札记”中关于创作《黄河大合唱》的经过,对欣赏这部作品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这首大合唱在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六日写,三月三十一日完成,写于陕北抗日根据地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时际演剧第三队来延,光未然同志把黄河歌词写好后即交我去谱,写成后由第三队邬析零指挥,四月十三日第一次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演出,其后鲁艺周年纪念晚会在五月十一日和十二日举行了两次表演,均得延安各界的好评。
以后延安遇到有大的晚会,如欢迎周副主席、朱总司令、邓宝珊将军、茅盾、沈志远和蒙古代表及国民政府的调查团、慰劳队、西北摄影团等,都是以《黄河大合唱》为中心。这曲是在鲁艺一个小窑洞(鲁艺旧址)里写成的,为着第三队要离延,我就以五、六天的时间连总谱和合唱写成了。因为各地不论前线和后方都欢迎这个大合唱,所以我老早就有意思把它写成五线谱,用交响乐队伴奏合唱,比较简谱所写的更好些,但因为忙于教务和创作,一时未能执笔。但一九四一年春,我很顺利地把它完成了。这种配器法是欧美和各国都可采用,比较以前的简谱更国际化,但同时这个作品是民族形式和具有进步的技巧。
这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时曾屡次由我指挥,合唱队由一百起增加到五百,乐队二十余人,多用中国乐器。大礼堂几乎容纳不下,声音远远可以听到。
还在延安的时候,人们就告诉我,重庆和国内各报都有说及《黄河大合唱》是抗战期中新音乐的创举。当我一九四○年夏天在西安办事处时,萧三告诉我,他的老婆在莫斯科看到了英文报报导我和《黄河大合唱》;苏联名记者和摄影师卡尔门先后在“国际文学”和一九四○年莫斯科出版的“旗帜”写了一篇文章,名《在中国的一年》,其中也有关于我和《黄河大合唱》的评论。我当然不会因为这样就满足。尤其是有一天,吴玉章同志当全体鲁艺术学生教员集合时,说及我的努力和《黄河大合唱》得到国际上的嘉许,我听了之后,自问渐愧,因为我历年所想创作的作品,一方面要多产,一方面又要精练,一个《黄河大合唱》的成功在我不算什么,我还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精力、自己的心血贡献给伟大的中华民族。我渐愧的是自己写得还不够好,还不够民众所要求的量!
因此我又写了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和其他作品,但我还要写,要到我最后的呼吸为止。我不曾忘记丹第八十三岁临死前还对我们说,他想写作,仍想完成他关于理查特·瓦格纳的文章!罗曼·罗兰七十三岁的时候仍想学习俄文,因为他发现俄国文学的宝藏。贝多芬临死时说:‘我不过写了几个音符……’我是什么东西呢?比较他们差得多了,还不更努力么?”
创作背景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没经过练耳,不能分辨曲中种种音的关系,多听多唱,熟记简谱,是否可以做到跟上节奏唱准音做到唱好歌的基
那样是不可以的,你起码要会一些乐理,会乐器,你必须要学过声乐,声乐主要讲究气息的发挥,咬字清晰
下面是声乐的一些技巧:
男高音
男高音是男声的最高声部,音域通常从中央c即小一字组的c到小字三组的c 。按音色的特点可分为抒情和戏剧二类。抒情男高音也象抒情女高音一样明朗而富于诗意,擅于演唱歌唱性的曲调。戏剧男高音的音色强劲有力,富于英雄气概。擅于表现强烈的感情。柴可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中的男主人公格尔曼,就是典型的戏剧男高音。
男中音
男中音的音域和音色介乎男高音和男低音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兼有两者的特色。音域一般从小字组的降A到小字二组的降a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颂》,就是著名的男中音独唱曲。这首歌以宽厚的曲调,雄浑的气魄,展现了一幅气象万千的黄河的壮丽图景,它象征着我们民族伟大而崇高的精神。
男低音
男低音是男声的最低音。音域通常从小字组的e到小字二组的e 。按音色的特点还可细分为抒情男低音和深厚男低音等。男低音的音色深沉浑厚,擅于表现庄严雄伟和苍劲沉着的感情。马可等作曲的歌剧《白毛女》中的杨白劳就是男低音,浓重的歌声倾诉出心头的满腔悲愤。
女高音
女高音的音域通常是从中央c即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三组的c 。演唱女高音的歌手,由于音色、音域和演唱技巧的差别,又可以分为抒情、花腔和戏剧三类。抒情女高音的声音宽广而清朗,擅于演唱歌唱性的曲调,抒发富于诗意的和内在的感情,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怨》就是一首抒情女高音独唱曲。花腔女高音的音域比一般女高音还要高。声音轻巧灵活,色彩丰富,性质与长笛相似,擅于演唱快速的音阶、顿音和装饰性的华丽曲调,表现欢乐的、热烈的情绪或抒发胸中的理想。如意大利作曲家贝内狄克特的声乐变奏曲《威尼斯狂欢节》就是由花腔女高音独唱。戏剧女高音的声音坚强有力,能够表现强烈的、激动的、复杂的情绪,擅于演唱戏剧性的喧叙调。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阿伊达》有第一幕第一场中的《胜利归来》就是一首典型的戏剧。
女中音
女中音的音域和音色都在女高音和女低音之间。音域通常从中央c下面小字组的a到小字二组的a 。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歌剧《卡门》中的女主角卡门是一个放荡、泼辣的吉普赛女郎,运用女中音演唱恰好表现了卡门的野性。
黄河大合唱的歌谱
《黄河大合唱》歌词
一.《黄河船夫曲》
(朗诵词)
朋友!
你到过黄河吗?
你渡过黄河吗?
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
拼着性命
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
那么你听吧!
(歌词)
咳哟!划哟……
乌云啊,遮满天!
波涛啊,高如山!
冷风啊,扑上脸!
浪花啊,打进船!
咳哟!划哟……
伙伴啊,睁开眼!
舵手啊,把住腕!
当心啊,别偷懒!
拼命啊,莫胆寒!
咳!划哟!咳!划哟!
咳!划哟!咳!划哟!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行船好比上火线,
团结一心冲上前!
咳!划哟!咳!划哟!
咳!划哟!咳!划哟!
咳哟!划哟-…
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
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
咳哟!咳哟!
哈哈哈哈……
我们看见了河岸,
我们登上了河岸,
心啊安一安,
气啊喘一喘.
回头来,
再和那黄河怒涛
决一死战!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
咳!划哟……
二.黄河颂
(朗诵词)
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三.黄河之水天上来
(朗诵词)
黄河!
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里,
我们要在你的面前,
献一首长诗,
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黄河之水天上来,
排山倒海,
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
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
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
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东山,
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
跳跃着,
像一条飞龙,
日行千里,
注入浩浩的东海.
虎口龙门,
摆成天上的奇阵;
人,
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
就是毒龙
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在十里路外,
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
象烧着漫天大火,
使你感到热血沸腾;
其实
凉气逼来,
你会周身感到寒冷.
它呻吟着,
震荡着,
发出十万万匹马力,
摇动了地壳,
冲散了天上的乌云.
啊,黄河!
河中之王!
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
发起怒来,
赛过千万条毒蟒,
它要作浪兴波,
冲破人间的堤防;
于是黄河两岸,
遭到可怕的灾殃:
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
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
使千百万同胞
扶老携幼,
流亡他乡,
挣扎在饥饿线上,
死亡线上!
如今
两岸的人民,
又受到了空前的灾难:
东方的海盗,
在亚洲的原野,
伸张着杀人的毒焰;
于是饥饿和死亡,
像黑热病一样,
在黄河的两岸传染!
啊,黄河!
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
你亲眼看见,
这五千年来的古国
遭受过多少灾难!
自古以来,
在黄河边上
展开了无数血战,
让垒垒白骨
堆满你的河身,
殷殷鲜血
染红你的河面!
但你从没有看见
敌人的残暴
如同今天这般;
也从来没有看见
黄帝的子孙
像今天这样
开始了全国动员.
在黄河两岸,
游击兵团,
野战兵团,
星罗棋布,
散布在敌人后面;
在万山丛中,
在青纱帐里,
展开了英勇血战!
啊,黄河!
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
古往今来,
在你的身边
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
但是,
你从不曾看见
四万万同胞
像今天这样
团结得如钢似铁;
千百万民族英雄,
为了保卫祖国
洒尽他们的热血;
英雄的故事,
像黄河怒涛,
山岳般地壮烈!
啊,黄河!
你可曾听见
在你的身旁
响彻了胜利的凯歌?
你可曾看见
祖国的铁军
在敌人后方
布成了地网天罗?
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
不让敌人渡过!
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
埋葬在滚滚的黄河!
啊,黄河!
你奔流着,
怒吼着,
替法西斯的恶魔
唱着灭亡的葬歌!
你怒吼着,
叫啸着,
向着祖国的原野,
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
胜利的凯歌!
四.黄河对口曲
(朗诵词)
妻离子散,
天各一方!
但是,
我们难道永远逃亡?
你听听吧,
这是黄河边上
两个老乡的对唱.
(对唱,合唱)
张老三,我问你,
你的家乡在哪里?
我的家,在山西,
过河还有三百里.
我问你,在家里,
种田还是做生意?
拿锄头,耕田地,
种的高粱和小米.
为什么,到此地,
河边流浪受孤凄?
痛心事,莫提起,
家破人亡无消息.
张老三,莫伤悲,
我的命运不如你!
为什么,王老七,
你的家乡在何地?
在东北,做生意,
家乡八年无消息.
这么说,我和你,
都是有家不能回!
仇和恨,在心里,
奔腾如同黄河水!
黄河边,定主意,
咱们一同打回去!
为国家,当兵去,
太行山上打游击!
从今后,我和你
一同打回老家去!
五.黄水谣
(朗诵词)
是的,
我们是黄河的儿女!
我们艰苦奋斗,
一天天地接近胜利.
但是,
敌人一天不消灭,
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
不信,你听听
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合唱)
黄水奔流向东方,
河流万里长.
水又急,
浪又高,
奔腾叫啸如虎狼.
开河渠,
筑堤防,
河东千里成平壤.
麦苗儿肥啊,
豆花儿香,
男女老少喜洋洋.
自从鬼子来,
百姓遭了殃!
奸淫烧杀,
一片凄凉,(凄凉)
扶老携幼,
四处逃亡,(逃亡)
丢掉了爹娘,
回不了家乡!
黄水奔流日夜忙,
妻离子散,
天各一方!
妻离子散,
天各一方!
六.黄河怨
(朗诵词)
朋友!
我们要打回老家去!
老家已经太不成话了!
谁没有妻子儿女,
谁能忍受敌人的欺凌?
亲爱的同胞们!
你听听
一个妇人悲惨的歌声.
风啊,
你不要叫喊!
云啊,
你不要躲闪!
黄河啊,
你不要呜咽!
今晚,
我在你面前
哭诉我的仇和冤.
命啊,
这样苦!
生活啊,
这样难!
鬼子啊,
你这样没心肝!
宝贝啊,
你死得这样惨!
我和你无仇又无冤,
偏让我无颜偷生在人间!
狂风啊,
你不要叫喊!
乌云啊,
你不要躲闪,
黄河的水啊,
你不要呜咽!
今晚,
我要投在你的怀中,
洗清我的千重愁来万重冤!
丈夫啊,
在天边!
地下啊,
再团圆!
你要想想妻子儿女死得这样惨!
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算!
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
七.保卫黄河
(朗诵词)
但是,
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
任人宰割?
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多声部合唱)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
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八.怒吼吧,黄河
(朗诵词)
听啊:
珠江在怒吼!
扬子江在怒吼!
啊!黄河!
掀起你的怒涛,
发出你的狂叫,
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
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
发出你战斗的警号吧!
(合唱)
怒吼吧,黄河!
掀起你的怒涛,
发出你的狂叫!
向着全世界的人民,
发出战斗的警号!
啊—-!
五千年的民族,
苦难真不少!
铁蹄下的民众,
苦痛受不了!
(重复)
受不了……!
但是,
新中国已经破晓;
四万万五千万民众
已经团结起来,
誓死同把国土保!
你听,你听,你听:
松花江在呼号;
黑龙江在呼号;
珠江发出了英勇的叫啸;
扬子江上
燃遍了抗日的烽火!
啊!黄河!
怒吼吧!怒吼吧!怒吼吧!
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
发出战斗的警号!
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
发出战斗的警号!
《黄河大合唱》专辑简介
作词:光未然
作曲:冼星海
整理:李焕之
合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
指挥:时乐蒙
朗诵:林中华录音时间:1955
《黄河大合唱》;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长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与此同时,以其所负载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在海外华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犹如一位战功累累的元勋,继续驰骋在国内外乐坛,成为中华民族傲人的艺术财富。
《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并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首演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二十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煤油桶制成,打击乐器有脸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摇晃选成效果……这支原始的乐队烘托着40多位势血青年放声高唱,《黄河大合唱》从此传遍了延安,传遍了中国,飞向了世界,此起彼伏,回响不绝,震撼人心,经久不衰。毛主席看了演出后,特别高兴,站起来使劲鼓掌,连声说:“好!好!好!”周总理也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
此后的数十年来《黄河大合唱》一直作为正义力量的象征,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以其穿越时空的巨大魅力,在炎黄子孙中永远传唱!
1985年在冼星海同志逝世40周年之际,香港举办了历时14天的“黄河”音乐节。《黄河大合唱》全曲演唱仅40分钟,然而那天的谢幕竟长达20多分钟。在台湾,《黄河大合唱》被禁演的时间长达40多年。但是,当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到香港听了《黄河大合唱》之后,对《黄河大合唱》演出解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很多人想办法争取《黄河大合唱》在台湾的演出,各种报纸也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呼吁。在台湾被禁锢了40多年的《黄河大合唱》最终得以演出。
2001年4月14日,美国纽约的百老汇春意盎然。“黄河之声”中国经典名曲音乐会吸引了来自香港、台湾和大陆的旅美华人,也吸引了众多的美国人。美国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纽约时报》两次介绍该音乐会。
音乐会的下半场是美国人用中文演唱气吞山河的《黄河大合唱》。开场的《黄河船夫曲》激烈紧张,这段唱曲节奏较快,歌词绕嘴,对于美国歌手们来说发音相当困难,但他们那种“咬文嚼字”、一字一句毫不含糊的态度,反而把乐曲表现得更有力度。美国合唱团的女声部音质清丽,极富弹性,中文发音准确,金发碧眼的女士们以热爱家乡这种人类共同的情感,把合唱曲中的《黄水谣》表现得有如春波婉转,映出了黄河两岸农田村舍。合唱的最后一个乐章《怒吼吧黄河》将音乐会推到黄河的浪峰,当《黄河大合唱》在合唱团八十几位队员多次重复的“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的高亢歌声中结束时,激动万分的观众一下全都站起来,以雷鸣般的掌声和热情的欢呼声向中美艺术家表达他们内心的感情和由衷的感谢。观众中的美国人从节目单中的英文介绍和演员们表现的音乐中也听懂了“黄河”,他们与中国听众一样情绪高昂,热烈地鼓掌。再三谢幕的全体演员们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又唱起了《保卫黄河》,这时观众们情绪高昂,以有节奏的掌声加入了这雄壮的进行曲,还有不少人跟着唱起来。歌声结束,激动的观众们还不愿离去,又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最后演员们唱了三遍《保卫黄河》,音乐会才徐徐落下帷幕。
1956年 5月 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北京召开唱片专业会议,会议决定尽快成立中国唱片社。
1957年 6月27日 中央广播事业局决定成立中国唱片社筹备处。
1958年 6月17日 中国唱片社正式成立,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周新武兼任社长,徐曙任副社长。唱片编辑组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分出,划归中国唱片社。中国唱片社内设音乐、戏曲、文教、出口四个组。同年,设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唱片出版组迁回中国唱片厂,与录音资料组合并成唱片出版部,设音乐、戏曲、录音、出版四个组。徐以礼任唱片出版部主任。9月28日 中国唱片厂自行研制成功。中密纹唱片(33转/分,每面容量17分钟)。第一批出版的中密纹唱片有《黄河大合唱》等6种。
1982年12月23日 国务院颁布了“录音录像制品管理暂行规定”。对《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大型声乐作品,进行立体声录音,并重新出版。
本场演出录之于1955年,时值共和国刚成立不久,抗美援朝刚刚结束,新中国百废待兴,因此当时的条件还十分简陋,整场演出的伴奏只有一台老牌的苏联产“波罗地海”钢琴和几件简单的乐器。朗诵是黄河大合唱的一种特殊形式,贯穿整场演出,担任朗诵的林中华,当时年仅24岁。
1958年出品的首版《黄河大合唱》,现存世量仅400多张,本专辑是由中唱公司1982年对首版录音重新编辑音效处理再版发行的LP唱片转制的。
关于黄河颂简谱和黄河颂简谱完整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以上就是喂咱要吃糖为大家整理的《黄河颂简谱,黄河颂简谱完整版》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musicbooks.cn/77131.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