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热评网专题“农夫与蛇读后感”推荐内容。
农夫与蛇读后感范文 篇1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农夫和蛇》
教学设计:兰少莲
教学内容分析:
《农夫和蛇》(伊索寓言)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它具有古典寓言的特征。把动物的生活和心理与人生的格言式的思想自然结合。通过农夫的善良与蛇的邪恶的对比,把主题突现出来。第一则是揭露恩将仇报的人和告诫不要怜悯恶人。第二则是说不要对凶残狠毒的家伙抱有幻想。这两则寓言结构简单,情节紧凑,语言精练。从动物世界到人间,从动物到人性,既有相异的距离感,又有沟通的惊异感,比较诙谐,比较有趣,适宜学生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2)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过程与方法目:(1)辨析文体,说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探究本文的语言表达特色。
情感与价值观: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写法,理解两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教师结合课前提示进行介绍。教学难点:体会寓言写作特点,理解作品所揭示的深刻哲理,用教师分析讲解,师生讨论的办法解决。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小时候读过《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拔苗助长》等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2.大家从小学到中学,家长、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寓言故事,同学们熟悉的《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等,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则他写的寓言。
二、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课件)1.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借喻手法,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作家或人民关于某种生活现象、心理和行为的批评或教训。2.《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伊索寓言》共收集了
三、四百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负的人团结起来对恶人进行斗争。
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1.自主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同学复述故事内容。
请一个同学复述讲故事的部分,另一个复述农夫的语言。复述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3.复述评价。
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复述进行评价。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复述时要抓住“血的教训”话的语气沉重一些。4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是揭露恩将仇报和告诫不要怜悯恶人。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就限于结尾说的那些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明确:其寓意还可作如下理解:①不要怜悯象蛇一样的恶人。②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是蛇一样的恶人的本性;或,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或,“善有善报”不一定适用于恶人。③与中国成语“养虎为患”有类似相通意。
(3)这则寓言里,农夫临终所说的话,作者是否将“恶蛇”误写为“恶人”,为什么?明确:没有误写。以动物喻人是寓言故事的重要特点。本题意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寓言的这一特点。可以举出过去和课外读过的寓言中的警句、格言加深认识。(4)说话练习。
你想对这位农夫说些什么?对蛇这样的恶人,你怎样看待他们?
四、探究故事寓意:1.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是说不要对凶残狠毒的家伙抱有幻想。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就限于结尾说的那些话?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点拨:寓意还可作如下理解:①对没有改变邪恶本性的仇敌,不要抱有幻想。②在邪恶之人的面前,你的“和解”举动反可能助长他的恶毒气焰。③要看穿似乎头头是道的歪理背后的本质。④自以为比你强大得多的敌人是不会重视你的和解建议的;或向比你强大得多的敌人求和,是不明智的举动;或与中国俗语“老鼠和猫不能交朋友,猫和猫才能交朋友”有某种相通之处。
3.第二则似乎正义的一方不占理,邪恶的一方却说得头头是道,你认为说得有道理吗?点拨:蛇说的自然是歪理。这个歪理的前提条件就错了。首先是蛇伤害了人,施恶于人,然后才有人的复仇。现在受害的一方主动放弃复仇,施害的一方应当“感激”才是。施恶者反而说,我们和解不了,继续斗下去吧,其原因就是施恶者的本性残忍恶毒以及自以为比对方强大,足以在斗争中压倒对方。如果把那段话改为农夫所说,也就是受害一方说的,那才有点合情合理,也就是受害一方才配有资格、有权利说出这种不和解的话。
五、赏析句子,辨析词语:
比较下面各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1)①(妻子)劝丈夫丢掉报仇的念头,以防毒蛇纠缠,后患无穷。
②(妻子)劝丈夫放弃报仇的念头,以免毒蛇纠缠,后患无穷。
(2)①于是,农夫按照妻子的意图主动去恳求蛇与他和解。但是,蛇不赞成和平相处。②农夫听了妻子的话,就去恳求蛇与他和平相处。但是,蛇不赞成。参考答案:
第一组句:“放弃”比“丢掉”更具书面语色彩,用在这句中,与后面“以免”“纠缠”“后患无穷”等词语搭配得更为恰当。以免、以防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以免是表示前半句话的目的是使下半句话所说的结果不至于发生,以防是表示前半句的目的是对后半句所说情况的防备(“防”字没有“防止”之意,而只有“防备”即预先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之意)。显然,此处用“以免”句意清楚得多。
第二组句:第①句中的“于是”是多余的,既是“恳求”,“主动”也多余,“和解”与“和平相处”,此处词意所指相近,显得累赘。因此,用第②句的表述,显得句子比较洗炼和干
六、体会寓言的写法:
1.说说“寓言”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2.总结:①.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故事情节,另一部分是寓意②借动物喻人、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③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生动形象
七、总结、拓展: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正如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所说“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希望同学们读寓言,不仅要读懂故事,更重要的是体公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八、作业:
1.大胆想象,以农夫和蛇为主角编一则《新农夫和蛇》的故事。
2.你还知道不同于课文的其他关于蛇、狼的故事或文章吗?请说给同学听听。知识链接:
1.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借喻手法,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通过虚构的故事,表现作家或人民关于某种生活现象、心理和行为的批评或教训。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有讽刺急于求成、按主观办事的《宋人揠苗》,讥讽只管吹嘘,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以及只相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买履》,还有《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都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寓言作品。近世民间寓言的主题越来越广泛,诸如教人团结互助、忍让、不要贪多、以及教人不要骄傲、不要挑拨是非和狂妄自大等都是较常见的主题。这种寓言的教育作用,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人民提高警惕,认识敌人的本质,不要上当;另一方面是教育人民掌握事物的规律,提高思想认识和品德修养,更好地做人和处世。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高尚的道德光芒。
2.《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伊索寓言》共收集了
三、四百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寓言作者谴责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负的人团结起来对恶人进行斗争。例如,《农夫与蛇》的故事劝告人们不要对敌人仁慈;《狗和公鸡与狐狸》告诉人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战胜敌人。在《狮子与鹿》、《捕鸟人与冠雀》、《两个锅》等故事里,作者揭露出,当政权掌握在贪婪残暴的统治者手中时,贫苦的人是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的。《伊索寓言》中有些故事还总结了古代希腊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其中有的长期被后人引用,成了人们熟知的典故。如《龟兔赛跑》、《狐狸与葡萄》等等。但是,《伊索寓言》中也搀杂着一些消极的东西,如宣传乐天知足(《说马幸福的驴子》)、向强者妥协(《芦苇与橄榄树》)等等。
农夫与蛇读后感范文 篇2
农夫与蛇的故事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而对于农夫与蛇到底错在谁,一时也各有说法,相互争论不休,其中不乏有对农夫惋惜甚至打抱不平的人存在。其实我觉得错不在一方,无论农夫或者蛇都有不妥之处,只是二者所付出的代价不同。农夫因为错误的行为而丢掉了自己的性命,蛇也因此背上了千古骂名。
我认为这件事应该辩证的多角度的考虑,先拿农夫的“善行”来看。农夫看到了正在冬眠的蛇,误以为是冻僵了,注意,是误以为!从这里可以看书农夫缺乏对蛇的习性的了解,或者说只是片面的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所想的是对的,所以这就导致了他致命的行为,为后面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在生活中,农夫的典例也不是少数。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在人来人往的天桥上,一位在冷风中瑟瑟发抖的残疾男子面前摆放着稀稀散散的圆珠笔,在“乞讨”,是的,但这是有尊严的“乞讨”!好多人都只是带着悲天悯人,无比同情的表情走近那位男子并“施舍”,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圆珠笔,或者说注意到了却没在意,那个男子虽然接受了“施舍”,可是他并不开心,反而更加忧愁了。直到有一位小姑娘走过来,带着稚嫩的童声问道:”叔叔,圆珠笔怎么卖呀”?男子回答道:“一元一支哦”。“嗯帮我拿俩支叔叔。”接过笔小女孩天真的对着男子笑了笑:“叔叔再见。“男子流着泪激动或者说感动的说:”谢谢你小姑娘。“或许他觉得小姑娘给了自己别的”好心人“并没有给的东西——尊严!
与那个小姑娘想比,其他人的善行又与农夫的“善行“何异!好多人并不知道,真正的善意并非是怜爱或者博爱,而是理解,只有理解才是善的正道!
而对于蛇来说,也有错,它不该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对农夫发难,毕竟农夫的初衷是帮自己,蛇太过于冲动,缺乏理智,防备心理太强总觉得别人要害自己。这样的心理与社会上的许多人又是极为相似,那些人总是像只刺猬一样把自己紧紧防备在别人的善意之外,往往别人善意的举动,总觉得伤害了自尊,便伺机报复。这样的行为是极其错误的,即便要帮助你的人有时候行为不太合理,可毕竟初衷是好的,所以由蛇我们要学会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要冷静,要理智。
农夫与蛇的故事,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一则小故事而已,但小故事却隐含着大道理,只要用心去发现,我们会发现不一样的美,而社会也将更加和谐。
农夫与蛇读后感范文 篇3
今天,我读了《伊索寓言》这本书,使我感触很深。这本书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古罗马流传为广的讽喻故事,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的`一个寓言家,生活在小亚细亚,知识渊博。整本书总结人们生活经验,耐人寻味。
其中,最让我深受感触的一则故事是《农夫与蛇》这则寓言,它讲了一个农夫在寒冷的冬天里看见一条正在冬眠的蛇,误认为它冻僵了,于是把它拾起来,小心放入怀中,用体温温暖,但蛇苏醒过来时,却出于自卫的本能,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咬了农夫一口,使夫受到了致命的创伤,农夫临死前痛悔地说道:“我欲行善积德,但学识浅薄,结果害了自己,遭到这样的报应。”这则《农夫与蛇》的寓意是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这则寓言让我想起了报纸上几天前写的一条新闻,广东河源市东源县漳溪乡村民吴伟青,因为出于好心扶起一位摔倒在地的老人,并把他送到医院,但却被指认为肇事者,无处伸冤的他,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自杀身亡,而声称“被撞”的老人周老汉却在家属不在场的情况下,承认是自己摔倒在地的,与之前的说法截然相反。这个好心人虽然用自己的爱心救助了别人,但别人却为了贪图利义,让他承担责任,那些违背自己良心做事的人一定会受到社会的谴责。通过这些痛心的事件,告诉我们一定要分清善恶,让坏人受到应有的惩罚,不能使好人无故受害。
《伊索寓言》这本书通过一个个小小的寓言故事,告诉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农夫与蛇读后感范文 篇4
读《农夫与蛇》有感曹雪影
《农夫与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在暑假中,我看了《农夫与蛇》让我受益匪浅。那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农夫匆匆往家赶。在冷清的大街上,农夫在这空荡荡的大街上,发现了一只冻僵的蛇。农夫想把它打死,可又心生怜悯,就把它放到了自己的怀中,让它尽快解冻。他又急忙地向家跑去,因为他也被冻坏了。
当快要到家的时候,蛇突然苏醒了。它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突然从农夫的怀中挑出来,咬了农夫一口。农夫在还未知情况下,被毒蛇绝情地咬死了。而蛇却警觉地望了望四周。扬长而去。农夫是以个心向善的人,但却不知道蛇是冷酷的无情的。农夫现在一定会后悔,蛇是没有情感的动物,救了它就等于害了自己。农夫最终抱着终天之恨,含着后悔的泪光,躺在冷冷清清,无人顾问的大街上。
《农夫与蛇》这一则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农夫善良热心无论如何也化解不了这冷酷无情的冰心,蛇是害人之物,如果救了它,自己就可能会失去宝贵的生命,蛇是不可能像童话中那样,会回报救它的人,这只是安慰人心而已,蛇是冷若冰霜的残酷动物。
如果农夫不就蛇,蛇就不会害死农夫,但如果没有这样热心的人,我们社会上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农夫,就会是这则故事冷酷的蛇。
农夫值得我们向他学习,而这种蛇也值得我们憎恨。这篇《农夫与蛇》真是令人受益匪浅
农夫与蛇读后感范文 篇5
我很喜欢阅读。如:一些名著、小说、寓言故事等,在我读的所有书籍里面我最最喜欢的就是寓言故事,因为它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还能告诉我们一些深刻的道理。
《农夫与蛇》是我最喜欢的寓言故事之一。故事讲的是在一个冬天,农夫外出时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好心的农夫就用自己的身体温暖它。没有想到,蛇醒了后,很快就咬了农夫一口,农夫就死了。这个故事使我的内心感到很震撼。
农夫是一个好心人,他看到蛇冻僵了,起了怜悯之心,救了蛇,可蛇却恩将仇报咬死了农夫。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歇后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作为一个人,要知道报恩,别人对你好,你就要记住别人的恩情,对别人好,不能反过来去陷害别人。别人对你好,你却对别人坏,这不让人气愤吗?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农夫的精神,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当然如果有坏人向我们求助,我们不能像农夫那样光有同情、怜悯之心,而不明辨是非;这样必将给自己带来不利。
《农夫和蛇》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帮助、知道感恩,同时我们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以免上当受骗。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以上就是雨后的花瓣为大家整理的《农夫与蛇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musicbooks.cn/64166.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