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活动心得体会(篇1)
李大钊指出:“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这样看来,记者首先要像一名真正的记者那样去崇尚真实、信仰真理、热恋真诚,忠于新闻事实。记者的实践,追求一种理念,内容为天,第一速度,关注民生,记录真实,这是记者的理念,新闻的理念。记者,见证历史,但并不单单记录历史。记者的称号,蕴含一种动力,向生活学,向实际学,向群众学。在生活中发现,发现新闻作品思想上的震撼力;在实际中挖掘,挖掘新闻作品艺术上的感染力;在群众中探究,探究新闻作品审美观赏的愉悦性。记者要以自己的良知和社会责任心,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对上负责,对下负责,不因盲从和麻木而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是记者的道德。舆论如果嘲笑规律,最后必定为规律所嘲弄。
“记者的笔可抵三千毛瑟枪”。新闻是特殊职业,而历史,是容不得半点亵渎的,“太史简”“董狐笔”诠释了历史的尊严。而邵飘萍、林白水、史量才、储安平、波利特科夫卡娅、昌西•贝利、拉善塔等人也以生命的代价证明了自己对新闻事实的忠诚。“笔可焚而良心不可夺,身可杀而事实不可改”,他们的事迹极大的鼓舞着新闻记者继续奋斗,也值得所有人沉思。
如此看来,记者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范长江、穆青等老一辈杰出新闻工作者是当代记者的楷模。但不和谐声音有之,个别记者追逐名利,抛却职业操守,搞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从而迷失了方向。他们自认头上顶着“无冕之王”的光环,便私欲膨胀甚至为所欲为,“称王”者终将遭到人民唾弃。
无论如何,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在提高政治素质的同时,更多地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有敬业精神,有修养,还要有骨气。古人说得好,无欲则刚。我对那些东西不感兴趣,你还能把我怎么样?权力是你的,钱也是你的,但手中这枝“金不换”是我的。新闻终究是事实真实而正确的反映,扬善砭恶总是要得罪人,患得患失一辈子也写不出好文章。有这么一首诗,记不清楚是谁写的了:“真理在胸笔在手,无私无畏即自由。时光如淘荡泥土,砥柱触天立中流。”一旦进入此般境界,心胸磊落,坦坦荡荡,还怕鬼把你吃了不成?
不错,新闻报道是一份需要全力以赴的工作。记者,你给失败者以希望,给成功者以喝棒,你不善于锦上添花,只热衷于雪中送炭。你是新时代的活雷锋,做特写从来都不留名,你只发表在报纸新闻中。历经千幸万苦,一线捕捉真实,一双眼紧盯不放,一双脚不停追踪,一双手精摄不停,一颗心永系百姓。你从不说累,哪怕奔波不停;你从不说怕,哪怕枪林弹雨;你从不说忙,哪怕没空吃饭;伸张正义,是你的使命。你用心,用情,感悟生活,更有热情、有生活、有智慧、有责任而理性地对待工作、善待他人。
记者凭敏锐洞察社会,将激情融入笔端,他们在记录着历史。每一名记者都是纪实作家,每一名记者都是歌颂生活的诗人,我们赞美记者,他们侠肝义胆,举世无双。我们欢迎记者节,它是记者们最美丽的回忆,最温馨的家。记者节是加油站。在每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里是他们人生当中最宝贵的历练与财富,在生命深处存留这一记忆!
在这记者节来临之际,这不,就在此刻,依然有很多记者执著于自己的新闻理想,为了正义,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谨祝所有的记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大家记者节快乐!
记者节活动心得体会(篇2)
今天是记者节,我们依然在路上,为陇南学子,为市民的热线投诉,为每一条新闻线索,奔走在路上。
新闻记者是时代的见证者和书写者,也必然是参与者。我们用手中的镜头和笔记录新闻,呈现真相,反映民生诉求,为正义的伸张和城市的进步提供新闻和舆论的支撑。
报道新闻事实,揭示公共事件的真相,是记者的天职。为了维护职业的尊严,记者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和不畏威胁阻挠的勇气。不可回避的是,记者因为新闻报道而受到人身威胁的事件时有发生。前不久,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表示,新闻记者正面临复杂的职业生态环境;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坦言,记者维权仍有一定难度。记者成为一种高风险的职业。
庆祝20xx年记者节工作座谈会透露,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研究建立新闻记者职务行为规范准则。明文规范记者行为,为新闻报道建立清晰的法律规范,是新闻业走向法治的前提,在规范采访报道的同时,如何保障批评报道权、保障记者安全,应该是不容忽略的内容。新闻事业需要坚守新闻正义的记者,也需要捍卫新闻权利的新闻立法。
记者采访报道和维权的难度,反衬着公民知情权的实现程度;对记者权益的保障程度,则反映了对公民知情权的尊重程度。法治不健全,记者采访报道的权利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保障。即便记者报道了真相,如果没有社会法治的跟进,真相背后的正义诉求也不可能得到实现,事件即使反复曝光,也难有实质推进。新闻的困境对应了记者的艰难处境,也正是在需要记者勇敢担当的地方,体现出新闻的价值和力量。
20xx年是晶报记者大力发扬“阳光媒体非常新闻”力量的一年,在舆论监督上更有力,在参与推动社会管理进步上更给力。为了新闻正义,我们将继续前行。
记者节活动心得体会(篇3)
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认为记者是最有本事的人,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
也有人说,记者是社会的良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说的就是他们。
有人说,记者是行者。你见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纸上在荧幕上;你见不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路上在幕后。
也有人说,记者是杂家。除了采访业务之外,天文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科技,古今之事,中外之事……似乎都要知道一点。
有人说,记者是一个名利双收的职业,报上有名、电视有形、广播有声,既拿工资又拿稿酬。
也有人说,记者是弱势群体。他们为老百姓说话办事,可是不少人却成了被告,甚至有些人被打……
更有人说,记者是高危人群。在十大危险职业排行榜中,记者成了仅次于警察和矿工的第三大危险职业。
我说,记者其实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有血有肉实实在在,没有三头六臂也并非神通广大。
为了保护社会良知,他们可以天不怕地不怕;为了伸张正义,他们才跻身十大危险职业之三;为了更全面了解新闻更接近事实真相,他们一直在学习而成为无所不知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工作强度从来都不跟名利挂钩,他们用摄像机用话筒用手中的笔,用他们强大的内心去创作去记录去书写,他们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时代的推动者。
记者从来都不是什么无冕之王,只有社会的良知才是他们真正的名号。他们不仅是党的喉,更是人民的耳目,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感应百姓的精神需求,深度反映民意,真切抒发民情。
作为一名记者,我有着自己的新闻理想,要去深刻地关注、忠实地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揭示历史进程中的瓶颈因素和问题所在,不断地反映社会制度和政策的弊端,以新闻的力量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明,以新闻的力量建设一个公平、文明进步的民主社会。
普利策曾经说过:“社会是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艘大船,记者就是那船头的瞭望者。他要为社会负责,为社会守望……”记者节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新起点和加油站。记者的事业永远没有尽头,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不断努力,勇往直前!
记者节活动心得体会(篇4)
屈指一算,我干记者这一行有四年了。四年,对历史长河而言仅仅是一瞬间,然而对我来说,却是人生路途中的一道美丽风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四年的记者生活,让我进入了另一所“大学”,在这所“大学”里,我饥渴地汲取着知识,燃烧着青春的激情,纵情地放飞新闻梦想。
犹记得,刚毕业离开学校时,老师的殷殷叮咛:参加工作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犹记得,刚踏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天,领导和家人的谆谆教导:要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犹记得,因采访遇到困难写作遇到瓶颈感到焦虑时,同事们伸出援助之手对我说,“别怕,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相信我们是最棒的”。特别是当我看到大家为了出报为了赶稿而加班加点、废寝忘食,顾不上回家,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事。
回想四年来在采访上的点点滴滴,内心不时会涌起无限感慨。从懵懵懂懂的第一次坐到办公室,不知跟同事们聊什么,到现在天南地北,无所不谈;从战战兢兢写完第一个采访稿交给林主任指导时,到现在同事间的相互切磋指导;从因采访遇到阻挠心情低落,到现在的百折不挠,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一切的一切仿佛还在眼前……
有人说:“战场上需要勇气,工地上需要力气,而采访写作我想则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心血。”有时,一则短短的小新闻,采访的过程却充满曲折和辛酸,有受访者的不理解,有路途遥远的颠簸,有赶稿的疲惫。但是,当听到自己所采写的新闻得到读者肯定和表扬时,曾经的辛苦和委屈就会在瞬间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感动,因为自己做得真得是很渺小。记不清多少次思路不畅,峰回路又转,记不清多少次笔耕不前,柳岸花又明。也难忘,多少个不眠之夜的付出,完成了一篇又一篇的报道;也难忘,多少回乡间小道的穿梭,更难忘多少回海岛的采访。四年的磨练,虽然充满了汗水和辛酸,但更多的是那一种充实,那一份快乐。因为我深深的感受到:一次一次的深入基层,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认真;一次一次的跟领导调研,让我理解了什么叫责任;在无数次的一次次中,让我知道了记者的责任就是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生活。
记者就是这么朴实无华,就是这么坚强执著,就是这么孜孜不倦地追求,就是这么默默无闻地耕耘,虽然记者这个职业有点辛苦,但我热爱并快乐着。我想高声说,我是记者,我时刻奔赴在新闻报道的路上。
记者节活动心得体会(篇5)
会写字的人,不一定就能成为一名好的新闻记者。因为,新闻报道不是信手捻来,也不是花前月下的抒情浪漫,而是对新闻事件的真实反映,是经过对文字的精心锤炼,将思想和观点隐藏在客观事实中的绝妙诠释。
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记者肩负着“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追寻理想、拷问真相、守望良知是新闻记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新闻记者,不应该是简单的记录者,而应是一个善于交流的访问者,反应敏捷的运动员,思想深邃的哲学家,温厚善良的慈悲者,嫉恶如仇的侠士。
为了成为一名新闻人,我放弃了曾经稳定安逸的工作追寻我的新闻梦想,在新闻这条路上奋力跋涉的过程中,我收获了果实也倍添了自信;在用新闻报道这个武器惩恶扬善时,我树立了党报记者的威信。7年的采写历练,我学会了用嘴与被访者沟通,用眼去观察,用文字去记录,用头脑去思考;成熟的心态和对新闻导向准确把握的能力,让我为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报记者而备感欣慰。
然而,越做下去,越感觉新闻记者不好当。一位同行对我说,“这一行做得越久,经验越丰富,就越看出自己的水平与顶峰的差距。对自己要求不低的你,有时为了用一个词来准确地形容想表述的内涵,却要绞尽脑汁想大半天;有时候,一个新闻事件,本来用一个很恰当的角度去采写效果会很好,而经验丰富的你却偏偏在策划时无法想到,以至于对写出来的稿件不满意而懊恼。这,也许就是做了多年记者的你所亟待突破的瓶颈吧。”
7年的记者生涯,所流过的汗水和泪水,让我切身地感受到做记者的艰辛与痛苦。所经历的劳累、疲惫、委屈、欣慰,酸甜苦辣全都浸透在一篇篇具有新闻价值的文章中。然而,当一篇篇精心采写的稿件获读者的好评时;当我的新闻作品获得广东新闻奖时;当名字成为文章的金字招牌时,心里骤然涌出的那份收获累累果实的自豪感,便犹如母亲经历了孕育和生育阵痛之后,抱着哭声响亮的孩子时那样甜蜜。
走在新闻的路上,我徘徊在爱与痛的边缘。但我知道,我不会放弃。人的一生,能把职业与理想完美结合起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记者节活动心得体会(篇6)
转眼之间,11月8日就要到了,这一天或许是某人的生日、结婚日、又或者是其他值得庆祝的日子。当然它也是除教师节、护士节,中国第三个以职业而命名的节日—记者节。记者,一个特殊而平常的职业,在人们的心中充满了高尚的色彩,经常被冠以“无冕之王”的头衔。其实,这并不是一份荣耀,相应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如山似海,义不容辞。
也就在这一年,我有幸成为河曲电视台《骄子》栏目的记者,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记者节。作为这一行的新人,我是幸运的。记得小的时候,父亲就表现出对我在写作这方面很高的期望,经常教育我要随时随地写,哪怕是一句话,笔和纸这两样要随身携带,养成勤于记录的好习惯。学生时代,遇到的语文老师也常把我写的文章拿来作范例,而我也特别羡慕那些拿着话筒出现在屏幕上的人,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能成为一名记者也是最初的梦想和憧憬。如今,梦想照进现实,心中的兴奋与激动自然无以言表,能够选择这份职业,并且引以为荣,对我来说,很知足!
聆听别人的故事,书写自己的人生。由于《骄子》这个栏目,我所接触到了一些行业的佼佼者,听着他们的故事,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其实每一行都不是想像中的那么简单与轻松,做记者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做人的过程,只要你努力去做好,结果其实并不那么重要。
最后,借着记者节这一天要特别感谢我的领导李老师、窦主任对我的信任与指导;谢谢杨老师的帮助与鼓励;同时也感谢自己一直以来不断地学习与进步。
祝所有的记者,节日快乐!!
记者节活动心得体会(篇7)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每天上下班,必经南门桥。南门桥见证了我的晚报生涯,记录了我的酸甜苦辣,见证了我的无数感动。
因为当编辑,因为编要闻,深夜下班是常态,到家后被喊回单位,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夏天的一个深夜,我下班回家经过南门桥。刚走到桥中间,雨,突然瓢泼似地下起来,突然刮起的大风,把伞把瞬间吹断。伞不能再用了,为了保护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手机,我顾不上斯文,赶紧脱下上衣,把手机一层一层地迅速包裹起来,夹在腋窝下,狼狈地跑回家。
当了落汤鸡,洗个热水澡,真爽!澡还没洗完,突然,单位同事来电话:“有条新稿件明天要见报,上面才通知的,不好意思哈!”既然同事都说了不好意思,我还好意思说啥呢?马上穿好衣服,拿把好伞,再次冲入深夜的雨中——上班去!
城市被暴雨冲刷,街上行人极少。换完稿件,接近凌晨两点。雨还在下,回家再洗个澡,还特别洗了个头,吹干、睡觉。那一夜,总是睡不着,雨中的南门桥、被风吹断伞把的雨伞、赤裸着上身用衣服包住的手机、改动前后的晚报,反复在眼前出现。我居然被自己感动了。
无怨,难做到;无悔,定做到。既然选择在纸媒坚守,既然誓与晚报风雨同舟,既然下定决心为读者服务,我就义无反顾,每天坚持往返于南门桥,不管风吹雨打,理当勇往直前。
记者节活动心得体会(篇8)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对记者这一职业的最好写照。
记者有自己的节日,足以说明记者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和其本身所拥有的特殊性。什么是记者,有人解释说,记者是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属职业的一种。记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代替广大的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透过报导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协助媒体达成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正是拥有阅听人赋予的权力,所以记者也被冠以“无冕之王”的雅称。
作为一名记者,不但但是要记录和报道新闻事件,更重要的是要将新闻事件的真相客观公证地呈现于广大民众眼前。记者不仅要将讴歌时代、反映进步,给民众以信心,更要鞭挞丑恶,给民众以公正。记者不仅仅要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更要当好民众意愿有代言人,正是如此,记者才有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由此而言,记者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当我们把记者当作一种职业来作时,我们只能充当一个很好的传声筒,当我们把记者当作一种责任来对待时,那么记者这一职业的真正意义才能得到体现。当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群,面对现实。作为记者更应该思考我们身上担负的责任,更应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不愧于“记者”这一神圣的称呼,更应该明了当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职业更加令人尊敬!
十一月八日,是记者的节日,当我们过节的时候,不仅要快乐,更应该有更多的思考。
祝自己和所有记者节日快乐!!!
记者节活动心得体会(篇9)
今天是第xx个中国记者节。今天,不说别的,发别一篇自己于三年前记者节写的一篇关于从事新闻行业的感言,权当是再次提醒吧!
今天是记者节。作为一名记者,聊一下从业来的零碎感受。
新闻界有一句话:如果报纸上很“干净”,是假新闻;如果报纸上很“肮脏”,也是假新闻。人类不是圣贤,社会又丰富多彩,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是社会的常态。媒体的责任,就是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反映出来,并努力推动问题的解决。具体而言,新闻媒体应该深入民间,顺畅了解民情,及时反映民意、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本着理性建设性的态度进行报道,通过舆论监督,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让真相尽快呈现在公众面前,让问题尽可能地得到圆满解决。
构建和谐稳定的舆论环境,不能只是纸面和谐,如果媒体面对社会矛盾和问题,持无视、回避的态度,那么,在短时间内,似乎能维持一个表面的光鲜,但是听凭矛盾不断放大,那么总会有爆发的一天,到那个时候,解决矛盾就要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甚至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这就好比一个人,总是会生一些病的,如果对小毛病不管不顾,讳疾忌医,那么当病入脊髓,再想医治,就难了。媒体就是社会的医生,面对社会矛盾和问题,媒体不能只想到捂着、盖着,而是要积极履行媒体的责任,防微杜渐,尽可能地把各种社会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让社会机体可以健康地新陈代谢。
要做到客观顺畅通达民意,通过舆论监督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首先要能放下身段,深入到百姓中去。新民晚报老社长赵超构就曾对报社年轻记者说,办报不能脱离群众,老百姓“鸡毛蒜皮”的事情也可以报道。新时代的媒体人,一定要树立“民本”的理念,深入社会的基层,了解民意,反映民情;当发现了问题、矛盾之后,媒体要本质理性建设性的态度,主动介入,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或者协调矛盾各方协商解决问题,或者督促政府拿出解决方案,一定要达到促进问题解决,完善有关部门的工作,或者是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的积极效果。
同时,作为媒体,要坚守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底线。媒体在为社会“鼓与呼”的同时,不能忘了规范自己,要正确、广泛地引导读者。媒体必须在尊重事实的情况下及时准确地传播信息,不能凭自己的好恶判断是非,草率地下结论。越是在竞争激励、利益驱使的年代,媒体越要保持高度清醒,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公平正义的产品来打造主流声音,构筑雄厚的`读者群体。在此基础上,“吾日三省吾身”,不要一味地当 “裁判”,要经常性地自警、自省,升华思想境界。
小编精心推荐
心得体会范文 | 心得体会怎么写 | 心得体会格式
以上就是樱花雨梦为大家整理的《记者节活动心得体会精选9篇》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musicbooks.cn/61409.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