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社会生活的缩影,也是各类艺术的结合体,从一个好的作品通常有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地方,不妨自己动笔撰写一份全面优秀的观后感。一篇好的观后感应该语言简练,感情真挚,逻辑清晰。那么作品的观后感主要由哪些内容组成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典籍里的中国论语观后感,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典籍里的中国论语观后感(篇1)
6月10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摘得白玉兰的消息传来,典迷一片沸腾。适逢端午假期,《典籍里的中国》将于6月13日晚八点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第五期《论语》。是的,典迷又有过节大餐了!
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论语》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尽管作者是谁至今仍无定论,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论语》是孔门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人的仁德智慧,两千年的风骨性格,都蕴藏在孔子和弟子的对话里。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苟无孔子,则中国当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
一部《论语》,千古流传;一位老师,万世师表。本期节目将以孔子和弟子之间的故事来讲述《论语》当中贯穿始终的仁的思想,致敬始终在历史的时空中凝望着我们一路前行的那道思想之光。
典籍里的中国论语观后感(篇2)
近日《典籍里的中国》更新《孙子兵法》一期,观众大呼过瘾。虽然该节目以平均一个多月一期的频率更新,却是让观众念念不忘、期期叫绝的一档文化综艺。
沉浸式穿越令人惊艳
《典籍里的中国》中,撒贝宁以当代读书人的身份踏入历史长河寻访先贤,和演员们共同演绎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催泪典籍故事。该节目目前播出6期呈现的典籍包括《孙子兵法》《论语》《史记》《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和《尚书》。
这档节目最大的亮点是,它不仅呈现中华民族浩瀚如烟、极具生命力的典籍,而且呈现与典籍相关的历史人物的故事,高度浓缩历史人物的高光时刻,通过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来呈现典籍的来龙去脉,典籍的历史传承脉络,以及典籍对人的影响等,传递一种精神。比如《论语》一期,高度浓缩孔子和其众弟子的一生,品读《论语》之余,带领观众感受两千年前圣人追求仁爱理想世界的生命历程。
《典籍里的中国》每期节目都会邀请演技实力深厚的演员来诠释历史人物,观众在演员淋漓尽致的表演中感受历史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倪大红饰演的伏生、王劲松饰演的李时珍、李光洁饰演的宋应星、吴镇宇饰演的孙武、王绘春饰演的孔子以及王学圻饰演的司马迁,都仿佛从历史中走来的人物。他们的精彩表演,甚至让撒贝宁真切感受到历史人物与他擦肩而过。
《典籍里的中国》除了对历史人物故事的精彩演绎,高科技的舞台搭建也帮助观众完成了沉浸式观看体验,这在最新一期《孙子兵法》中有很好的体现。孙武年少从齐国到吴国,助吴伐楚,再到年迈隐世,讲清楚这个故事需要呈现齐国、吴国、楚国、大山隐居等多空间布局,再加上孙武与当代人的跨时空对话,空间更是复杂,但通过多屏幕视频的呈现,这些时空转换都成为可能。
这档节目,之所以让观众怀有迫切的心情催更,期待一次又一次的充满澎湃激情的观看之旅,关键在于节目在内容、形式、观看体验等各方面的极致追求。正如王劲松所说:我们不是不能出好的节目,是缺乏这样的初心和敬重。
文化节目频频出圈
最近,越来越多精心创作的文化节目得到观众认可,年轻人也越来越喜爱传统文化,爱上国潮综艺。这是因为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都在追求无止境的创新,通过新颖的节目模式呈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不久前,一档耀眼夺目的节目《端午奇妙游》火爆网络,水下飞天舞令人惊艳。这档文化节目别具匠心地将传统文化中最耀眼的元素进行放大,结合现代高科技技术,再以歌、舞、杂技、戏剧等传统文化形式呈现出来,令人眼前一亮,赢得大批年轻网友的喜爱。该节目最大的亮点也是模式创新,不局限于晚会、文化节目的传统表达形式,首次采用了网剧+网综的创新手法,用四个唐小妹的生活故事串联起整个节目,手法新颖,非常年轻化。
文化综艺《书画里的中国》则聚焦中国传统书画,科普书画知识的同时,挖掘作品背后的历史和人文故事。节目采用3D复现技术,让人可以走进画里,近距离感受传世名作的细节,同时相关历史故事也由明星嘉宾演绎复现,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还有诗和远方》第二季将诗歌美学和旅行相结合,带领观众感受自然风光与诗歌意蕴的文化之美,节目中嘉宾来到徐霞客、白居易、陆游、朱熹等一众名家的家乡或者创作之地,让观众感受诗词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文化综艺都是电视台综艺,都是认真打磨的作品,审美水平比较高,节目新颖,广受年轻人的喜爱。青年人越来越热爱国潮文化是当下的一种趋势,在年轻人聚集的平台,民乐、中国舞、传统戏曲等传统文化十分流行,引发年轻人的各种狂欢。新国潮的流行趋势,与这些年来的精品文化综艺的引导不无关系。文化内容的爆发,且每过一段时间都有爆款出现,也证明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典籍里的中国论语观后感(篇3)
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论语》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尽管作者是谁至今仍无定论,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论语》是孔门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人的仁德智慧,两千年的风骨性格,都蕴藏在孔子和弟子的对话里。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苟无孔子,则中国当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
一部《论语》,千古流传;一位老师,万世师表。本期节目将以孔子和弟子之间的故事来讲述《论语》当中贯穿始终的仁的思想,致敬始终在历史的时空中凝望着我们一路前行的那道思想之光。
换个视角读《论语》
看弟子如何凝聚在孔子的周围,追求有仁爱精神的理想世界
孔子一生传道授业,每逢杏坛讲学,四方弟子云集。《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的弟子正是孔子思想和学说坚定的追随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本期《典籍里的中国》特别邀来四位读书人,大家在节目中不仅精妙解读了《论语》的核心思想和后世传播,还特别从孔子及其弟子关系的角度品读《论语》,带领大家感受孔子弟子响应老师召唤,凝聚在孔子周围,共同追求仁爱理想世界的生命历程。
《论语》现存二十篇,接近一万六千字,孔子的这些言论为从何而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介绍道:《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里边就记载了孔子晚年的两个弟子,在讲学的过程中,轮流记录。看到这些材料以后,我们恍然大悟,孔子的弟子实际上是各有所记,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论语》的来源。
但凡读过《论语》,一定会对子曰印象深刻。透过那一个个子曰,今人能够感受到2000多年前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及不同弟子的鲜明个性:子贡富而好礼;颜回贫而乐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子路直爽而勇武,尽心尽力地保护孔子四十多年,以至于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能将如此多性格不一的弟子聚在一起,孔子人格魅力何在?《论语》中记录着颜回对夫子的赞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最核心的思想是仁。上海开放大学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鲍鹏山提到《论语》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弟子都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基本没有下过一个本体性的定义。子贡问仁,孔子就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仲弓问仁,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樊迟问仁,孔子给出了经典答案爱人
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思想史研究室主任郑任钊表示:孔子通过教书育人的方式,把仁的思想传了下来,进而又影响了像孟子、朱熹等许多的儒学大家,在仁的基础上,中国人又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宽广的情怀。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以仁爱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铺染着中国人的生命底色。
陈蔡绝粮尽显精神高光
沉浸感受岁寒松柏的气节,一碗薄粥的真情
《典籍里的中国》自开播以来,坚持以精深而有价值的思想感染观众,每一期都用一个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温暖而富有力量地传递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和高贵的精神。
本期节目,创作团队将不仅从弟子的视角展现孔子的情怀与精神,还将讲述孔子和弟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其中,王绘春扮演孔子,保剑锋扮演子贡,王仁君扮演颜回,高晓攀扮演仲由。
孔子晚年曾如此总结自己的人生历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为了生活,他在鲁国做过仓库保管员,看管过牛羊,一度做过大官,但是为了理想又辞了官,五十多岁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这一周游,就是十四年。
本期节目的戏剧,从子贡慕名而来拜孔夫子为师讲起,再现了孔子带着一众弟子历经磨难的周游之路:孔子到卫国推行仁政德治,未能如愿;过匡地,随时可能被人当成恶人误杀;在宋国大树下习礼,司马桓魋派人砍树欲杀之;满怀希望去往楚国,等来的却是楚君薨的噩耗孔子四处碰壁,受尽嘲笑,累累若丧家之狗。
值得期待的是,尽显孔子精神高光的陈蔡绝粮,被演员们演绎得荡气回肠。这一事件也是周游列国十四年中最难的一段经历,孔子与众弟子被困于陈蔡之间,绝粮七日。子贡受命于危难,前往楚国求援。他们虽饱经苦难,但一路同行,一路坚定,如岁寒松柏身处逆境而依然挺立,哪怕只剩下一碗薄粥,仍觉味道甚美。正如舞台上撒贝宁所说:追寻大道的苦,患难真情的甜,都在这一碗薄粥里了!
晚年弟子众多,本是对孔子的一种慰藉,但令他备受打击的是,最爱的两位弟子颜回、仲由先他而去。当舞台呈现这段感人肺腑的生离死别时,看到弟子逐一和孔子告别,心碎的孔子用颤抖的声音呼唤着回啊仲由,众多观众眼泪决堤。拍摄这场戏的时候,当说完朝闻道,夕死可矣,饰演孔子的王绘春倒在地上,他已经难以抑制喷薄而出的情感,被拉起来的时候,还一直在擦眼泪。目睹了这一切的撒贝宁说:那一刻,我仿佛真的站在了孔子面前,真真切切地感受着孔子的情怀。
在戏剧的结尾,孔子和弟子们回到了他们年轻的时候,一场杏坛讲学穿越时空,于书声琅琅中,澎湃着我们正年轻的朝气。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动容道:洙泗之间,杏坛之上,讲习不辍,弦歌不辍。我觉得这个是咱们中国文化史上最动人的一幕了!6月13日晚,就让我们一起回到孔子和弟子正年轻的时候,品读《论语》背后鲜活的情感与精神,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典籍里的中国论语观后感(篇4)
6月10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摘得白玉兰的消息传来,典迷一片沸腾。适逢端午假期,《典籍里的中国》将于6月13日晚八点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第五期《论语》。是的,典迷又有过节大餐了!
作为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论语》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尽管作者是谁至今仍无定论,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论语》是孔门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人的仁德智慧,两千年的风骨性格,都蕴藏在孔子和弟子的对话里。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苟无孔子,则中国当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
一部《论语》,千古流传;一位老师,万世师表。本期节目将以孔子和弟子之间的故事来讲述《论语》当中贯穿始终的仁的思想,致敬始终在历史的时空中凝望着我们一路前行的那道思想之光。
孔子一生传道授业,每逢杏坛讲学,四方弟子云集。《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的弟子正是孔子思想和学说坚定的追随者、实践者和传播者。
本期《典籍里的中国》特别邀来四位读书人,大家在节目中不仅精妙解读了《论语》的核心思想和后世传播,还特别从孔子及其弟子关系的角度品读《论语》,带领大家感受孔子弟子响应老师召唤,凝聚在孔子周围,共同追求仁爱理想世界的生命历程。
《论语》现存二十篇,接近一万六千字,孔子的这些言论为从何而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介绍道:《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里边就记载了孔子晚年的两个弟子,在讲学的过程中,轮流记录。看到这些材料以后,我们恍然大悟,孔子的弟子实际上是各有所记,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论语》的来源。
但凡读过《论语》,一定会对子曰印象深刻。透过那一个个子曰,今人能够感受到2000多年前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及不同弟子的鲜明个性:子贡富而好礼;颜回贫而乐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子路直爽而勇武,尽心尽力地保护孔子四十多年,以至于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能将如此多性格不一的弟子聚在一起,孔子人格魅力何在?《论语》中记录着颜回对夫子的赞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影评 | 读后感
以上就是喂咱要吃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典籍里的中国论语观后感1000字系列》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musicbooks.cn/27707.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