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花在《樱桃花开》中的扮相
开栏语
二胡天边简谱我的未来不是梦
演艺产业是文化产业体系中的核心产业之一二胡天边简谱,在文化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一个创意密集和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也是一项能耗低、可持续发展性强的低碳产业,具有极大的辐射和拉动作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民众的文化娱乐支出比重不断增加,文化消费时间逐渐增多,对文化产品的选择性日益增强,逐渐向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转移,而观看娱乐性强、影响力大的演出节目成为民众最为普遍的文化消遣方式之一。据统计,2015年中国演出市场收入达到161.72亿元,其中,专业剧场票房收入为70.68亿元,旅游演艺市场规模为35.17亿元,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收入为31.80亿元,演艺场馆娱乐演出24.07亿元。
北京、上海、广州演艺事业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演出市场的第一阵营。以《云南印象》为代表的云南旅游演出业、开拓农村演出市场的浙江民营戏剧、在全国影响力巨大的湖南娱乐性演出、天津的相声和四川名人大型演出,这些特色化发展行业逐渐构成全国演出市场的第二阵营。而在包括山西演艺集团等演出集团的推动下,随着全国大型演出剧团转企改制的大力推进,演出市场非常活跃,发展潜力巨大,演出市场第三阵营也具规模。
“山西省直五个文艺表演院团曾经创造过辉煌,但至今许多年轻职工月收入不到一千元,还有200多名员工挤在筒子楼里,有的一家三口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里,每当我看到这些,就感到重任在肩。”时任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贾新田曾对记者这样说。不改革就没有活力,就没有竞争力;昔日等市场,如今闯市场。2012年,伴随着省晋剧院、省话剧院、省歌舞剧院、省京剧院、省曲艺团五大团体组成的山西演艺集团挂牌成立,山西演艺事业迎来新的春天,企业化的发展给演艺事业带来二胡天边简谱了新的生机。源动力——人才,主动力——资金,辅动力——场地,新动力——知识产权保护,在这四大因素推动下,我省演艺院团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之路,无论国企还是民企,积极参与精品创作,以文化自为展示文化自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丰收。
演艺产业,作为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报将连续推出“山西演艺团体创新出精品、铿锵走市场”系列报道,展示新的文化体制下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正如一位山西演员所说:“我的未来不是梦”,山西演艺产业的兴盛不是梦。
贾蕴
初春时节,省城各大剧场好戏连台,令大众喜笑颜开,年轻戏迷的面孔日益增多。山西戏曲迎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春天。
在2017全省新春新创优秀剧目展演的12个剧目中,侯马市蒲剧团带来的新编现代戏《樱桃花开》是唯一一部现代戏。而且,该团是其中唯一一家县级院团。专家、戏迷们均对其不俗表现及开拓创新能力赞不绝口,直夸“果然名不虚传”。
“樱花香,樱花美,心净品洁自芳菲。待到来年结新蕊,堪与百花竞春晖。”这是剧中的几句唱词。从这个剧名,就让人浮想联翩——不易存活却又顽强地坚守信念。
成立于1976年的侯马市蒲剧团,究竟是凭借怎样的实力享誉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并名列晋南各县市剧团前茅的呢二胡天边简谱?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台柱子”带着大伙加油干
开演之前,记者在太原南宫剧场后台见到了正在化妆的侯马市蒲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刘秀花,她在剧中饰演英花妈。
作为蒲剧十大名旦之一,59岁的她,是山西万荣人,1984年曾获山西省劳动模范殊荣,1986年以《张羽煮海》《黑石牢》的优美唱腔获山西省蒲剧演员杏花奖广播赛杏花奖,1990年获山西省振兴蒲剧调演主演金牌奖,又以《晋宫轶事》获第六届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曾主演《忤逆坟》《白蛇传》等剧目享誉蒲坛。由其领衔主演的大型历史剧《晋宫轶事》荣获第六届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刘秀花曾是蒲县蒲剧团的“台柱子”,担任过副团长。她的嗓音清脆洪亮,唱腔优美动听,扮相俊丽,表演质朴,收放适度,在保持剧种的原汁原味前提下,不拘泥于传统的板式,唱腔、表演一切都为人物来塑造角色。有人点评道:“她是蒲剧界实力派演员,厉害人物,表演艺术超越梅花奖,在群众中有很高信誉。”
久经磨砺、德艺双馨的刘秀花深受群众喜爱,1990年调任侯马市蒲剧团团长,并担当着该团的“台柱子”。她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辗转晋南一带随团演出,每年都要演出200多场。
身为团长,刘秀花将培育新人、发展蒲剧事业放在首位。在工作中,她以深厚的艺术功底言传身教,下大力气培养蒲剧新人。
“如今国家大力扶持基层优秀剧团,去年奖励了我们团50万元,省里还给了20万元,支持力度加大啦,大伙儿的心劲也越来越大,决心全力以赴,拿出十二分的力量,多排新戏,壮大剧团。今年计划把团里的原创剧目、根据古代侯马真人真事改编的《忤逆坟》再打造一下;同时在《樱桃花开》的基础上,重写一个本子即《带公婆出嫁》,并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她说,今后会继续着力培养年轻骨干力量,让年轻人多多锻炼,争取培养出几个梅花奖演员来,“目前团里最年轻的演员是18岁,但从总体来看,年轻人依然偏少,存在人才缺乏问题,不过还是大有希望的,我们非常有信心!”
“最基层”团结一心走原创
“这也是我们团第一次在省城亮相。”副团长赵柯薪表示,“《樱桃花开》是根据侯马市2009年临汾市首届十大道德楷模李奉襄的先进事迹改编而成的。剧本历经三年、四易其稿,省文化厅有关专家审查过后,觉得该剧基础不错,可下大力气加工,便从北京请来戏剧导演席凯,光剧本就修改了两次,又请来省城的配器、舞美、灯光等专家,使这部戏得到很大提升,于2016年2月彩排,受到领导、专家的好评,决定选调到省城进行汇报演出,刚好赶上新春新创剧目展演。”
他还介绍了这部戏的音乐特色,“乐队演奏上向民族风格靠近,用了纯民族乐队的编制,尽量不采用西洋乐器”。提及音乐,他介绍道,2010年,侯马市蒲剧团编创的音乐曲目《蒲州梆子腔》曾荣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五届“群星奖”音乐类金奖。
一位太原戏迷说,他觉得蒲剧的味道最能够代表“乡音、乡愁、乡亲”,“《樱桃花开》里没有庞大的交响乐,而是把民乐发挥得淋漓尽致,板胡、笛子、二胡、三弦、琵琶等都有独自施展本领的用武之地,而且把当时的感情吹拉弹奏得润物无声……”
尽管这个县级剧团属于最基层的文艺院团,但向来注重原创,重视挖掘本土文化。刘秀花说:“这是我们团在晋南立足演出团体前列的核心,更重要的是,我们团于1999年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以后,特别强调团队的力量,团结就是力量。我们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想打造一个好的艺术作品,没有优秀的主创团队是无法实现的。”
她以该团原创古装剧《忤逆坟》为例介绍道:“它取材于元末明初发生在侯马的一个真实故事,主要是教育人们在独生子女教育上要从小从细微处着手,才能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社会上的栋梁之材。这个忤逆坟就位于侯马市东程王村西南60米。自从此剧目于1990年在全省获奖之后,便有多个剧团凭借移植此戏拿了诸多奖项。”
用山西元素,讲山西故事,传递山西力量,弘扬山西精神,这才是三晋文化的根本所在。
“一台小戏”跨步走上大舞台
在剧场侧台处,记者见到了《樱桃花开》的特邀导演——与山西颇有缘分的中国著名戏曲导演席凯,“2010年,我曾给永济市排过一台蒲剧,即现代轻喜剧《福星临门》;后来又为运城市蒲剧团贾菊兰排了《青丝恨》,得了梅花奖及文华大奖,还给王艺华排了蒲剧《枣儿谣》;之前为北路梆子郝建东排过《徐向前返晋》,近期还准备在山西排一部晋剧叫作《汾阳王》”。
为何与山西如此有缘呢?作为甘肃人、梆子演员出身的他答道:“因为山西是戏曲大省,剧种较多,而且山西这个地方的戏曲文化氛围特别好,无论是领导、演员还是老百姓,特别喜欢戏曲,有时候跟他们下乡,看到老百姓在那么冷的天,冒着雨雪也要坚持看戏,非常令人感动。山西的人文精神特别好,民风十分质朴。”
常常为山西戏曲奔波忙碌的他笑着说,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山西排戏,简直就是一种快乐的享受,“《樱桃花开》这部戏呢,侯马市蒲剧团原先写过一个小戏《带着公婆改嫁》,想把这台小戏改编成大舞台剧,并找专家讨论,重新结构,欲将女主人公的高贵品质像樱桃花一样绽放出来。尽管历经严寒,但她不畏严寒,历经苦难,但她不畏苦难,坚定自己的一条信念……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山西人的质朴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位初次接触戏曲的年轻观众感慨道,戏曲这一艺术形式真是太有魅力了,从台上的念白、唱腔到民乐伴奏,再到台下的戏迷、观众热情互动,都让人着迷,有一种沉浸式体验的感觉。
传统戏曲源自民间,其历史上的发扬光大也在民间,让这样的艺术形式焕发生机,同样离不开民间的认同与滋养。
本报记者 李尚鸿 文/图
以上就是一挽清愁为大家整理的《二胡天边简谱(二胡天边简谱指法图52弦教学)》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musicbooks.cn/175600.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