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人的一生中最后一件大事,不论男女、不论穷富不论穷富,无论有着怎样辉煌的人生,都会在殡仪馆中,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合肥市殡仪馆,成立于1958年,占地面积100余亩余亩。清明节前夕,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来到这里,近距离探访合肥殡葬从业者,深入他们工作一线,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工作的艰辛,记录他们工作的酸甜苦辣。
遗体化妆师:让逝者安详体面离开
3月27日,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近距离接触了合肥市殡仪馆火化班、整容化妆班的工作人员们,倾听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故事。在殡葬管理处,记者见到了李俊,1989年出生的他来自湖南邵阳,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2月来到合肥市殡仪馆,开始为逝者整容化妆,坐在记者面前的他,戴着眼镜,显得踏实、能干。
师傅退休后,他带队挑大梁
李俊所在的整容化妆班有9人,5女、男,最大的同事今年47岁,最小的同事还不到20岁,他们平均每天要为30多名逝者整容化妆。3月27日下午3:00,记者走近了他们。整个遗体整容间分为大小两个房间,共约130平方米。在大整容间内,一共有21名逝者,李俊和同事推着整容车,正在给逝者整容。在整容室的整容车停放处,有6台整容化妆车和整容工具箱。整容车内,放着粉刷、医用酒精、药棉,以及用来清洗面部的脱脂棉等。因为师傅今年元月年满60岁退休了,目前李俊带队挑起大梁,成为化妆班的负责人,“若遇到非正常死亡,需要进行大型整容,我们都要加班到很晚。”
李俊记得,2014年夏天,合肥市殡仪馆送来一具溺水时间很长的男性逝者,遗体肿胀难以恢复原状,逝者家人悲痛之下,恳请殡仪馆帮助对逝者进行整容。经过一天多的忙碌后,李俊和同事排除了遗体内的气体,注射静脉防腐液,给遗体表面清洗、净身过后穿上衣服,再给面部化妆,逝者原本的面目恢复了八九成,“逝者家属也对我们感激不已。”而像这种情况,李俊也经常遇到。
闲暇时,李俊会打打球、看看电影、上上网,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有时在晚上李俊还要协助公安机关的工作,配合他们对刑事案件进行尸检、解剖。
听到逝者电话响,他吓了一跳
“我们一起过来的有4个同学,现在有两个人已经离开了。”李俊说。经过师傅手把手地教,以及自身的刻苦钻研,李俊花了三四年时间掌握了一些技巧,业务能力在同龄人中,已属于佼佼者,可以进行大型、特型整容,“比如一些高难度的,面部残缺不全的,对这些逝者的遗体进行修复等。”
2013年上半年的一天,李俊在为一位逝者整容时,穿着正常生活装的逝者口袋内的电话突然响了,李俊和同事们吓了一跳、面面相觑,“因为一般人去世了,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应该知道了,这次估计是他家人忘记了。”听到电话响了后,李俊赶紧通知逝者家人,请逝者家人把手机拿走。
火化炉出故障,班长进炉维修
48岁的王险峰,是合肥市殡仪馆火化班班长,祖籍长丰,1990年3月入职。3月27日上午10点多,在合肥市殡仪馆,记者见到了王险峰,他身材魁梧,显得干劲十足。关于他修火化炉的事迹,受到同事和领导的交口称赞。
合肥市殡仪馆火化炉少,一年的火化量达到12000具遗体以上。因为负载太大,殡仪馆的火化炉容易出现故障。
王险峰在此工作已27年了,先后在遗体接运班和火化班工作,一个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两天,甚至更少。火化班的工作人员有7人,“人员少,炉子少,也忙不过来,所以只好加班加点。”由于火化炉数量有限,遇到火化炉出故障,炉板、火口、烟道坏了等情况,等不及厂家来维修,见到还有那么多逝者亲属在等待,王险峰只好通过摸索自行学习,自己钻进火化炉炉膛去维修。
去年7月,天气正热,一个火化炉的炉板出现了故障,通知厂家,但厂家没有及时赶到维修。炉温冷却一两天后还是高达六七十摄氏度,但王险峰等不及了,“别的殡仪馆炉子多,停一个礼拜都行,我们最多只能停下来一两天。”王险峰说,进入火化炉维修之前,他要先穿好防护服,戴好手套、眼罩、口罩,穿好橡胶鞋套,将整个身子防护起来。那一次,王险峰钻入炉膛,维修设备、更换耐火材料花了两个多小时,其间他浑身是汗,中途不得不出来换气休息两三次成故事简谱;维修结束时,他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脚都被汗水泡白了。
今年3月26日上午,因为炉门损坏,为保证火化炉的正常使用,在同事的帮助下,王险峰冒着高温,爬到三米多高的火化炉炉顶,更换了3号火化炉的炉门,“先把坏的炉门拽上来,卸掉拆除,再把好的炉门更换上去。”采访中,王险峰告诉记者,自己是高级电工出身,对电工方面的知识懂得很多,而维修火化炉的技术,基本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其他同事暂时都不会,“我也在培养他们,学习维修技术。”
结婚那天上午,她还在吹哀乐
在合肥市殡仪馆业务大厅工作的小胡,出生于1980年,1999年5月来此负责吹奏哀乐,直到转岗到业务大厅。她说,结婚当天,她还被队长喊过来吹奏哀乐。小胡介绍说,因为对音乐了解不多,刚进乐队时,为练习对音律的把握,她每天睁开眼就默唱乐谱,没事就练气息,“大概一两个月的时间,我学会了第一首乐曲。”这份工作,她一干就是17年,一直到2016年11月,小胡来到业务大厅工作。
谈及对乐队工作的感受,她说:“我本以为这个岗位比较轻松,谁知道进乐队之后,家里有事时根本无法休息。”令小胡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2004年9月19日她结婚那天一早,她接到乐队队长的电话,“说人手不够,问我能不能来上个班。”小胡说,听到这个消息她感到很诧异,一开始没有答应。但挂完电话仔细一想又觉得,乐队人手真是少,不然队长也不会打电话给当天要结婚的她的,“我和家人商量后,觉得迎亲是在下午,不影响上午上班的。”小胡说她马上又回电话给队长,问上午忙完后是否能早点下班,“队长很高兴地答应了。”在结婚那天上午,小胡换好工作服赶去上班,“吹奏完哀乐后,赶紧预约化妆地点化妆,为下午的婚礼做准备。”
2007年6月7日,小胡的孩子出生了。小胡说,在怀孕后,眼看着笨重的身子已经无法在乐队吹奏了,就调到公祭堂,一直到预产期前一个月她还在坚持工作。“没结婚没孩子时,我觉得休不休息无所谓,但有了孩子后,如果孩子生病了,不能照顾他,那种心情非常着急。”小胡说,她周末几乎没时间带孩子出去玩,只是下班抽空匆匆带孩子出去逛逛。谈及未来,她告诉记者:“我还会在这里上班,虽然别人都不太喜欢我们这个岗位,但我自从来工作以来,一直觉得里面的工作人员比较友爱,工作氛围很融洽,我很喜欢这种大家庭的感觉。”
面对不解与偏见,从业者说:
“这是一个积德行善的工作”
在3月27日的探访中,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发现,合肥市殡仪馆的遗体火化工、美容师中,有一大半是年轻人。不管外界对他们有何看法,当记者近距离接触他们时,发现他们和其他行业的“80后”“90后”人群一样,青春时尚、活泼开朗,还有那份敬业精神。
整容组多帅哥美女
27日下午3:00,在合肥市殡仪馆整容组值班室,记者见到了该组的3位成员,他们都是年轻人,活力十足、热情开朗。来自黑龙江的小伙贲丰硕,1994年出生,相貌英俊,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来合肥市殡仪馆工作一年多了,“我们每天的班都排好了,今天化妆组有5个人值班,李俊班长和另外一位同事在美容,要等遗体美容完后才能下班。”
来自重庆的女孩曹田田出生于1995年,圆圆的脸蛋,见人就笑,让人很容易产生亲近感。她来合肥市殡仪馆工作大半年了,平时跟在师傅后面打打下手,“人都有生老病死,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用平常心对待就很好了。”谈起在远离家乡后遇到的困难,曹田田想了想告诉记者:“我觉得合肥与家乡在饮食习惯方面有些差异。”
今年还不满20岁的女孩许笑晨,相貌甜美,漂染的黄发显得很时尚。她来此工作已经半年时间了,这份工作她还是比较能接受的,一点都不害怕,因为她以前也见到过车祸、溺水等非正常死亡的场面。“平时我们最忙时需要全员到岗,从早上6:30一直干到下午5:00,中午可以休息一会儿。要是下午干不完,还要加班到把活干完。”
面对偏见选择勇敢
火化班班长王险峰和爱人都在同一个单位上班,夫妻俩经人介绍于1995年结婚,如今孩子已经上大二了。谈及部分人对殡葬行业的偏见,王险峰表示,他曾遇到过不理解他的人,有意疏远或者漠视他,甚至不愿跟他握手成故事简谱;有时在外面遇到不熟悉的人,“他们听说我是殡仪馆搞火化的,就对我比较冷淡,走路都绕着走。”对于这种情况,王险峰表示已经习以为常了,他表示,自己的工作可以让逝者得到安息、生者得到慰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善,大部分人都会理解他的职业的,“这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
虽然社会上部分人对这一行业存在偏见,但李俊告诉记者,他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对民政事业比较爱好,“这是一个积德行善的工作。”
来源: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
以上就是凭栏听雨为大家整理的《成故事简谱(成成语故事大全视频)》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musicbooks.cn/170612.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